Panthera tigris altaica
东北虎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又被称为阿穆尔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们的特色是有细长黑色条纹的橙黄色毛皮,以及腹部颜色较浅的毛。它们的头部也相当巨大,并有内藏巨大犬齿的强健下颚。
Pseudonaja textilis
东部拟眼镜蛇 (Pseudonaja textilis) 是栖息于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有毒爬行类。它们喜欢干燥的环境,因此常见于草原、灌木丛和稀疏的森林地带中。这种蛇有着浅棕到暗棕的体色,通常腹部颜色较淡,鳞片上可能布有伪装用的偏暗棕色斑点。东部拟眼镜蛇一般体长 1.5 至 2 米,它们的招牌防卫动作是抬起头和大部分身体并蜷曲成 S 形,同时张开嘴巴。这种举动时常被误认为攻击行为。
Manis pentadactyla
中华穿山甲 (Manis pentadactyla) 是一种被列为极危物种的食虫动物,原生于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台湾和中国南部。它们是生性隐密的小型动物,移动速度缓慢,它们最显著的特征是层层叠叠的盔甲状角质鳞片。中华穿山甲体长约为 40 至 58 厘米,尾长约 25 至 38 厘米。它们白天都躲在洞穴里睡觉,晚上才会外出寻觅蚂蚁、白蚁和其他昆虫为食。
Tapirus bairdii
中美貘 (Tapirus bairdii) 是濒危的哺乳类动物,原生于中美洲的林地。中美貘是五种貘之一,其他四种生活在中美洲或南美洲。雄性和雌性的体型相似,但雌性略大,两者都有介于深棕色和黑色之间的毛皮,完全成年后下巴和胸部则会呈灰白色。幼貘身上则有白色的斑点和条纹,这样的花纹能在它们光影斑驳的林中栖地提供良好的伪装效果。
Grus japonensis
丹頂鶴 (Grus japonensis) 是體型最大的其中一種鶴鳥,這種涉禽原生於俄羅斯東部、中國、蒙古、韓國和日本的濕地、河流和潮灘。許多丹頂鶴會隨季節遷徙,夏天待在俄羅斯、中國和蒙古,冬天待在韓國和中國。日本的丹頂鶴族群則都待在同一處,不會隨季節遷徙。丹頂鶴的羽毛為白色,尾羽、頸部和臉部則為黑色,翅膀上也有一排黑色羽毛。牠們因頭頂上一塊醒目的裸露紅色皮膚而得名。丹頂鶴站立時約 1.5 公尺至 1.58 公尺高,翼展可達 2.2 公尺至 2.5 公尺,體重則為 4.8 公斤至 10.5 公斤。雄性體重通常比雌性重,除此之外的兩性的特徵皆相似。
Dasypus novemcinctus
九帶犰狳 (Dasypus novemcinctus) 可見於草原、雨林和乾燥灌木林,是一種原生於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披甲哺乳類動物。在九帶犰狳的分布範圍中共有九個亞種,不同亞種之間的外表相當多樣。一般而言,九帶犰狳的肩部和臀部覆有巨大片狀的灰粉色斑駁甲殼,軀幹部分則有九節代表性的鱗甲,最後則是覆有鱗甲的長尾巴。牠們的腿較短,有大大的腳和堅硬的爪子:前腳有四根爪子,後腳有五根。臉部細長,有尖尖的口鼻部和大耳朵。九帶犰狳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約 38 至 58 公分,另外還有 26 至 53 公分長的尾巴。測量到甲殼頂端的身高為 15 至 25 公分。雄性可能比雌性重,雄性體重介於 5.5 至 7.7 公斤之間,雌性則為 3.6 至 6 公斤之間,除此之外,雌雄個體的特徵皆相似。
Hadrurus arizonensis
亚利桑那沙漠金蝎 (Hadrurus arizonensis) 是一种体型庞大的蛛形纲动物,擅长伏击猎物,原生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的沙漠地区。这种蝎子的身体一般呈黄色、棕色或淡绿色,背部的颜色则较为暗沉,它们大多埋身于沙子和石头底下,会以螫刺攻击昆虫和小型脊椎动物,再以口器咬住中毒无法动弹的猎物。它们完全成熟时身长可达 10 至 18 厘米,虽然人类被螫到会感到疼痛,但通常不会有什么大碍。
Aldabrachelys gigantea
亚达伯拉象龟 (Aldabrachelys gigantea) 是塞舌尔群岛的特有种动物,那是位于非洲海岸东方的一个印度洋群岛。亚达伯拉象龟是一种能生长到极为巨大的爬行类动物。雄性平均重达 200 到 250 公斤,雌性体型较小但平均仍有 121 到 159 公斤。亚达伯拉象龟的龟壳呈暗灰褐色,由突起的角质板组成,皮肤干燥呈灰色。
Hexaprotodon liberiensis
倭河马 (Hexaprotodon liberiensis) 是体型中等的哺乳类动物,栖息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几内亚与科特迪瓦的雨林和沼泽里。它们有灰棕色的皮肤、小小的耳朵和有四根脚趾的粗壮大腿,通常出没于河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泥水中打滚与睡觉。倭河马平均身高介于 75 到 100 厘米之间,体长 150 到 175 厘米,体重 180 到 275 公斤。
Pan paniscus
倭黑猩猩 (Pan paniscus) 生活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森林和湿地,是和普通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 最相近的物种。在自然界的所有物种中,这两种猿类和人类的 DNA 最为相似。
Propithecus coquereli
克氏冕狐猴 (Propithecus coquereli) 僅分布在馬達加斯加西北部的雨林中,這種中等體型的狐猴目前被列為極危物種。牠們的身體覆蓋著顏色明顯的白色毛皮,四肢、胸部和背部有深紅色的斑塊,靠近尾巴處則會漸褪為灰色。牠們黑色的臉上有黃色的眼睛,鼻子上有帶狀的白色部分,臉部周圍有短短的白色環狀毛。此物種沒有明顯的兩性異形,雌雄的長相相似,但有時能看到體型比雄猴稍大的雌猴。克氏冕狐猴的體長介於 42 到 54 公分之間,尾巴長度為 50 到 60 公分,體重落在 3.7 到 4.3 公斤之間。
Otocolobus manul
兔猻 (Otocolobus manul),是一種原生於中亞和東亞的小型野貓,分布的區域西至高加索山,南至喜馬拉亞山。牠最明顯的特徵是一身極厚的長毛,使其有著矮胖毛絨的外觀。灰色的皮毛透著米色到鏽紅色的底色,以及稀疏的黑色斑紋。兔猻的頭部又圓又小,長著厚厚的絨毛,上方露出三角形的小巧雙耳。雌雄兔猻的外觀相似,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46 公分到 65 公分,尾長為 21 公分到 31 公分,體重為 2.5 公斤到 4.5 公斤。
Zalophus californianus
加州海獅是原產於美國西部和墨西哥海岸地區的海獅科動物。這種海獅通常是深棕色,兩側和腹部的顏色較淺,但有部分雌性是淡棕色。幼海獅的外觀極為不同,具有褐色的蓬鬆幼年毛皮,這層毛皮會在 5 至 7 個月大時脫落,並長出成年毛皮。雄性加州海獅體長 2.25 至 2.5 公尺,體重 250 至 350 公斤。雌性體型要小得多,體長 1.8 至 2.1 公尺,體重 80 至 100 公斤。
Chelonoidas nigra
加拉帕戈斯象龟 (Chelonoidis nigra) 是加拉帕戈斯群岛特有的爬行类动物,全世界只有该群岛上看得到这种象龟。它们有两种类型:鞍背象龟和圆背象龟。这两种类型的象龟都有暗灰褐色的龟壳和干燥的灰色皮肤。鞍背象龟脖子较长,居住在干燥的低地地区,而圆背象龟脖子较短,居住在潮湿的高地地区。两者都可以长到非常巨大的体型,雄龟平均体重为 272 至 317 公斤,雌龟平均体重则介于 136 至 181 公斤之间。
Canis lupus
加拿大森林狼 (Canis lupus) 是大型犬科动物,栖息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它们也被称为灰狼,是大型的广食性掠食者,能捕到的猎物几乎都吃,且能在多种不同环境中生存。
Apteryx mantelli
北島褐鷸鴕 (Apteryx mantelli) 是一種不會飛的小型鳥類,原生於紐西蘭北部的森林。牠圓圓的身體覆蓋著厚厚的棕色羽毛,提供支撐的是一雙粗壯的粉紅色腿腳。北島褐鷸鴕有著黑色的小眼睛和長長的粉紅色鳥喙。雌鴕的體型跟體重都略大於雄鴕,站高為 50 公分到 60 公分,體重約為 2.8 公斤。雄鴕的站高則為 45 公分到 55 公分,體重為 2.2 公斤。
Ursus maritimus
北極熊 (Ursus maritimus) 是體型龐大的熊類,棲息在北極圈與副北極帶。牠們有全白的毛髮、深色眼睛與鼻子,體格十分結實,強壯的腿和巨大的腳掌非常適合游泳。為了盡可能減少體溫流失,這種熊的耳朵很小,尾巴也很短。雄性身長介於 2.4 至 3.0 公尺之間,體重在 350 至 750 公斤之間;雌性身長 1.8 至 2.4 公尺,體重為 150 至 250 公斤。
Vulpes lagopus
北極狐是棲息在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冰島、挪威、瑞典、芬蘭和俄羅斯北極區及高山苔原的小型犬科動物。大多數北極狐在冬天時會長出厚厚的白色毛皮,可抵禦極端氣候的影響。牠們的毛皮在夏天會變成棕色或深灰色,腹側顏色較淺且較薄得多。有一小部分的群體在冬季和夏季都維持棕色,稱為藍色變種。北極狐有又寬又圓的耳朵、琥珀色的小眼睛和小巧的黑色鼻子。牠們的肩高為 25 至 30 公分,尾長 25 至 35 公分。雄性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46 至 68 公分,體重 3.2 至 9.4 公斤,平均 3.5 公斤。雌性體型較小,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41 至 55 公分,體重 1.4 至 3.2 公斤,平均 2.9 公斤。
Canis lupus arctos
北極狼 (Canis lupus arctos) 是生長在加拿大北部和格陵蘭的大型犬科動物。別名為白狼的牠們成群狩獵,主食為麝牛和北極兔,也可能會獵食狐狸、鳥類和幼熊,甚至偶爾以腐食為生。
Castor canadensis
北美河狸是棲息在美國和加拿大溫帶林地和沿河區域的大型齧齒動物。北美河狸有雙層毛皮,意思是其毛皮表面有一層長而粗的毛髮,底下還有一層較短而細的毛髮。這種毛皮使河狸的毛皮看起來很粗糙。河狸的外觀有可能是棕色、紅色或褐色,有小耳朵和小眼睛、高高豎起的黑色鼻子,以及明顯的巨大門牙。北美河狸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74 至 90 公分,尾長 20 至 35 公分,體重介於 11 至 32 公斤之間。
Casuarius casuarius
南方鶴鴕 (Casuarius casuarius) 是一種不會飛的大型鳥類,分布於巴布亞紐幾內亞、印尼及澳洲北部的熱帶雨林、紅樹林以及草原地帶。牠們有黑色的羽毛、像披著毛皮一樣的毛絨身體和強健的灰色腿腳。南方鶴鴕的頭頂有顯眼的棕色骨盔,彎曲的鳥喙為棕黑色,喉嚨為寶藍色,頭頂為淺藍色。牠的後頸為橘色,喉嚨下方垂有兩塊紅色的肉髯。雖然雌雄外貌近似,但雌性的體型明顯大於雄性,頭冠、鳥喙更大,色彩也更為鮮豔。雄性南方鶴鴕身高約 112 至 136 公分,平均體重在 29 至 34 公斤左右。雌性身長在 140 至 170 公分之間,平均體重在 46 至 69 公斤之間。
Acanthophis antarcticus
南棘蛇 (Acanthophis antarcticus) 是栖息于澳大利亚东部和南部草原、森林与丛林地带的毒蛇。它们有着扁平呈三角形的头部、粗短的身躯和骤然缩窄的尾部,以及浅棕色、暗棕色和灰色相间的环状花纹,能巧妙隐藏在落叶堆和腐质层中。南棘蛇平均介于 70 至 100 厘米之间。
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
南白犀是一種大型有蹄類動物,原生於非洲南部 (南非、納米比亞、辛巴威、肯亞、烏干達、尚比亞)。牠們的體型巨大寬厚,有厚實的灰色皮膚。南白犀有兩支角,前側的角比後側的角長上許多。南白犀有幾乎呈長方形的頭部和方形的吻部。牠們的頭頂有凸出的耳朵,脖子底部的肌肉組織則形成肉峰來支撐頭部。雄性南白犀體長為 3.7 至 4 公尺,身高 170 至 188 公分,平均體重為 2,300 公斤。雌性的體長為 3.4 至 3.65 公尺,身高 160 至 177 公分,平均體重為 1,700 公斤。
Oryx gazella
南非剑羚 (Oryx gazella) 是一种生活在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比沙漠的羚羊。它们在外观上具有多个特征:长而纤细的螺旋犄角;眼睛和口鼻部有白色斑纹的黑色脸庞;灰褐色的毛皮,腿的上半部和后背有黑色斑纹;以及脚上的白色“袜子”。平均而言,南非剑羚肩高约 1.1 至 1.3 米,体长 1.9 至 2.4 米,犄角的平均长度则是 85 厘米。雄性的体型比雌性稍大,且体重重上许多。
Rhinoceros unicornis
印度犀牛 (Rhinoceros unicornis) 在英文中又叫“大独角犀牛”,是一种大型草食有蹄类动物,原生于印度北部、尼泊尔和不丹的河谷盆地。此物种的特征在于粗短的角和凹凸不平的棕灰色皮肤,常常有人将其皮肤比拟为士兵所穿的板甲。雄犀牛比雌犀牛大,雄犀牛约重 2,100 公斤,体长 3.7 米;雌犀牛平均则重 1,600 公斤,体长 3.2 米。除了大小不同外,雄犀牛颈部还有庞大的皱褶,因此外观也与雌犀牛不同。
Elephas maximus indicus
印度象又叫亚洲象 (Elephas maximus indicus),原生于中亚和东南亚,有着独特的象鼻、较小的耳朵和灰色的皮肤,脸部周围有粉红色的斑。它们的体型比非洲象小,雄象平均身高约 2.75 米,体重约 4,000 公斤,雌象则是平均 2.40 米和 2,400 公斤。它们是大型的草食动物,可以在许多不同环境生存,包括森林、草原和山地,并以当地的树叶、树皮和草为食。
Antilocapra americana
叉角羚 (Antilocapra americana) 其实不是真正的羚羊。不过这种生活在北美洲的哺乳类动物与羚羊适合的生活环境类似,因而得名为叉角羚。它们的背部和侧身毛皮呈棕褐色,下腹部呈白色,颈部有白色的 V 字型标记。此物种平均肩高为 81 至 104 厘米,身长为 1.3 至 1.5 米。雄性叉角羚的体型比雌性大 10%,口鼻部有明显的深色条纹,而且角也更长、更坚实。
Camelus bactrianus
受人驯养的双峰驼 (Camelus bactrianus) 是原生于中亚地区的大型有蹄类动物。它们有两个驼峰和厚重的浅棕色毛皮,不过也有深棕色或白色的双峰驼。它们的肩高平均为 2 米,驼峰则又为它们额外增加了 30 厘米,雄性的体型比雌性大得多。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台湾黑熊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是台湾特有的亚洲黑熊亚种。它们拥有结实的体格、黑色的毛皮、圆圆的耳朵和长直的口鼻部;此外还有它们最具特色的独特外观特征,也就是胸前的 V 字型白色斑纹。雌性和雄性的台湾黑熊在外观上有所差异:雄性的体型比雌性还要大许多。雄性的平均体重和身长为 135 公斤和 1.7 米,雌性平均则为 70 公斤和 1.35 米。
Ursus arctos isabellinus
喜玛拉雅棕熊 (Ursus arctos isabellinus) 是棕熊的一个亚种,栖息在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尼泊尔、哈萨克斯坦与西藏的山区。它们非常稀有,正面临严重的灭绝危机。野外生存的个体数量未知,但它们受到许多因素威胁,包括人类发展造成的栖地细碎化,以及盗猎它们毛皮与其他部位的行为。
Camelus dromedarius
單峰駱駝 (Camelus dromedarius) 是一種棲息於北非、中東和西亞的駱駝科動物,歷史上也曾被引進歐洲國家和澳洲。單峰駱駝的顏色通常是沙褐色、棕色或奶油色的,但也有深色或帶著斑紋的個體。牠們的背上有一個駝峰,腿和脖子都很長。單峰駱駝的頭頂是圓的,頭上長著小圓耳、大眼睛、長睫毛和凸出的嘴唇。雄駝的體型和體重都大於雌駝,身長為 2.50 公尺到 3.40 公尺,肩高為 1.80 公尺到 2 公尺,體重為 400 公斤到 600 公斤。雌單峰駱駝的肩高為 1.70 公尺到 1.90 公尺,身長為 2.20 公尺到 3 公尺,體重介於 300 公斤到 540 公斤。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patagonicus
國王企鵝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patagonicus) 是一種大型海生鳥類,棲息在南冰洋,於福克蘭群島與南喬治亞島等亞南極地區的島嶼繁殖。國王企鵝的背部與腳蹼有深灰色的羽毛,胸腹部有白色羽毛,其喉部為黃色,頭部則是黑色,臉頰帶有亮橘色斑塊,喙嘴上也有一道橘色。國王企鵝站立時的身高介於 70 到 100 公分之間,體重平均 9 到 14 公斤,是體型第二大的企鵝,僅小於皇帝企鵝。
Orycteropus afer
土豚 (Orycteropus afer) 是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中型食虫动物。其皮肤为灰粉色,毛发稀疏粗糙,有细长的大耳朵和头部,头部尖端有状似猪鼻的口鼻部。雄性的体型略大于雌性,但两性体长大多介于 105 到 130 厘米之间,尾巴长 60 到 70 厘米,体重则介于 40 到 65 公斤之间。
Rousettus aegyptiacus
埃及果蝠 (Rousettus aegyptiacus) 是一種大蝙蝠,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埃及和阿拉伯半島等地的熱帶雨林、落葉林和灌木叢。牠們身上覆滿的毛皮可能是黃色、橘色或褐色的。牠們有灰黑色的大型翅膀,手指附近則呈現較粉紅的顏色。埃及果蝠有長長的口鼻部、扁扁的鼻子、又大又圓的眼睛,以及尖尖的大耳朵。牠們的平均身長為 15 公分,翼展約 60 公分,體重介於 80 至 170 公克。通常雄性的體型較大,體重也比雌性更重。
Vombatus ursinus
塔斯馬尼亞袋熊 (Vombatus ursinus) 又稱為粗毛袋熊或祼鼻袋熊,屬於有袋目動物,生長在澳洲東南部和塔斯馬尼亞的灌木叢及森林中。牠們擁有又圓又矮的身體、短而健壯的四肢,以及扁扁的口鼻部,身上覆滿了粗糙的灰褐色毛皮。塔斯馬尼亞袋熊從鼻尖至臀部的長度介於 90 至 115 公分,體重介於 22 至 39 公斤。雄性和雌性在外觀上沒有明顯的差異。
Brachypelma hamorii
墨西哥红膝鸟蛛 (Brachypelma hamorii) 是一种生活在墨西哥境内灌木丛、沙漠和森林地区的蜘蛛。它们有黑色的身体和腿部,关节处呈橙红色,且和其他狼蛛一样,身上覆有感应用的细毛。墨西哥红膝鸟蛛身长大约 10 厘米,足展可达 15 厘米。它们是夜行性动物,白天待在巢穴里,晚上则出外猎食。它们主要以昆虫、小型两栖类和小型哺乳动物为食。
Ambystoma mexicanum
墨西哥鈍口螈 (Ambystoma mexicanum) 是墨西哥淡水湖獨有的兩棲類,目前僅剩下霍奇米爾科湖是牠們的自然棲地。野生的墨西哥鈍口螈體色為綠色與棕色,全身上下有深色斑點,不過寵物交易市場中的墨西哥鈍口螈通常都是白變 (白色) 或其他鮮豔顏色的異色個體。牠們具有從頸部長出來的醒目扇狀外鰓,這是所有蠑螈幼體都有的特徵,不過由於墨西哥鈍口螈的生活型態更偏向水棲,牠們還保有這些外鰓。牠們的臉部較寬,有小眼睛跟大大的嘴巴。體長約 15 公分至 45 公分,平均重約 300 公克。
Triturus dobrogicus
多瑙河冠歐螈 (Triturus dobrogicus) 是一種生活在多瑙河緩流水域、支流和周邊林地的兩棲類物種。多瑙河冠歐螈的身體側邊和背部為黑色和棕色,上面有白色和黑色的斑點,牠們的腹部和喉部則為亮紅色和橘色,帶有深色紋路。跟其他所有冠蠑螈一樣,此物種有雌雄異型的特性,雄性在繁殖季時會沿著脊椎長出獨特的刺狀肉冠。雄性多瑙河冠歐螈體長 13 至 15 公分,雌性體型稍大,最長可達 18 公分。
Ailuropoda melanoleuca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ca) 是一种原生于中国中部山区的熊。它们有着黑白两色、分布独特的毛皮,四只脚、耳朵和黑色的眼圈,其他部位则是白色。熊猫几乎只以竹子为食,因此极为仰赖茂盛的竹林来生存。作为食物的竹子提供的能量很少,因此熊猫必须吃很多才能生存,醒着的时间大多都在觅食。摄取的能量不足也使它们只能产下非常小、非常脆弱的新生儿。
Phoenicopterus roseus
大红鹳 (Phoenicopterus roseus) 是一种大型候鸟,遍布于欧洲、中东地区、亚洲和非洲。它们居住在温带与温暖环境的泥滩和海岸泻湖内,属于滤食性鸟类,会利用自己的喙搅动泥巴,并滤出藻类、无脊椎动物和种子食用。
Lama glama
大羊駝 (Lama glama) 是原生於南美洲西部山區和草原的駱駝科動物。大羊駝的天然棲息地分佈於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後來由於能夠產出品質優良的毛料而被引進世界各地。牠們是可馴養的動物,作為人類的牲畜和馱獸已有 4000 年之久。大羊駝有修長的脖子和四肢,結實的身體上長有厚實蓬亂的毛,有白色、棕色、花斑、黑色或灰色等多種毛色。兩性皆為 1.6 至 1.8 公尺高,體長 92 至 160 公分,體重則在 130 至 200 公斤之間。
Morpho menelaus
大藍閃蝶 (Morpho menelaus) 是一種生活在熱帶草原和林地中的蝴蝶,可在中南美洲發現其蹤跡。牠有十分鮮豔的亮藍色和青綠色翅膀,邊緣有黑色的輪廓線和白色的斑點。翅膀上的鱗片結構能賦予牠們獨特的虹彩外觀。翅膀的背面則是棕色的,且充滿多個眼狀斑點。雄性大藍閃蝶的體型較雌性小,且有更亮麗的藍色翅膀和較細的輪廓線。平均而言,大藍閃蝶的翼展為 12 公分。這種蝴蝶的毛毛蟲是紅棕色的,蛹則是綠色的,且生有尖刺以抵禦掠食者。
Kobus megaceros
大角驢羚 (Kobus megaceros) 是一種原生於南蘇丹和衣索比亞沼澤與濕地的有蹄類動物。牠們雌雄異型的情況非常明顯:雄性大角驢羚的體型比雌性大,身長 1.6 到 1.8 公尺,肩高 1 到 1.05 公尺,體重則介於 90 到 120 公斤之間。牠們有一對具有脊狀溝槽的長角,毛色呈現深褐色,肩部、臉部與腿部都有白色斑紋。雄性的脖子覆有一層較長的茂密毛髮。與雄性相反,雌性大角驢羚沒有角,毛色是較淺的褐色。雌性身長 1.3 到 1.7 公尺,肩高 0.8 到 0.85 公尺,體重則介於 60 到 90 公斤之間。
Symphalangus syndactylus
大長臂猿 (Symphalangus syndactylus) 是一種棲息在馬來半島與印尼蘇門答臘島雨林的長臂猿。牠們身上覆滿全黑的蓬亂毛髮,臉部的毛為灰色且較細。大長臂猿的手臂很長,臂展約為身長的兩倍,牠們的雙腿較短且粗壯,沒有尾巴。牠們其中一項最著名的特色是下巴下方的喉囊,在發出其獨特叫聲時會充氣脹大。大長臂猿一般身長 75 公分至 100 公分,體重介於 10 公斤至 13 公斤之間。此物種與其他長臂猿一樣,只有極少的雌雄異型情況,甚至完全不存在雌雄異型。
Myrmecophaga tridactyla
大食蟻獸 (Myrmecophaga tridactyla) 是棲息在中美洲與南美洲草原的中型哺乳類動物。這種動物名副其實,幾乎只以螞蟻和白蟻為食,牠們能以嗅覺找出蟻窩,再用帶有黏液的長舌伸入蟻穴攝食。大食蟻獸的外表非常獨特,有著細長的口鼻、小小的眼睛和耳朵、粗壯的四肢、粗硬的鬃毛和毛髮濃密的尾巴。大食蟻獸全身還有獨特的花紋,前肢為白色、口鼻為灰色,胸部、頸部和肩膀有黑色條紋,並有黑色至棕色的尾巴和鬃毛。
Pongo pygmaeus
婆罗洲猩猩 (Pongo pygmaeus) 原生于婆罗洲,它们的活动范围涵盖分属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管辖的婆罗洲地区。婆罗洲猩猩是种大型猿类,辨识特征为红色的毛发和棕色的皮肤,成年雄性还有明显的硕大颊盘以及用来发出巨大声响吸引雌性的喉囊。它们是非常聪明的动物,曾观察到它们在野外创造并使用工具来获取食物。然而,它们并不会游泳,因此它们在野外的活动范围往往会被无法跨越的河流所限制。
Aglais io
孔雀蛺蝶 (Aglais io) 是一種生活在歐洲和亞洲溫帶草原與林地中的蝴蝶。牠擁有四片紅色的翅膀,邊緣是棕色的,且翅膀上有獨特的眼狀斑點。這些眼狀斑點可能是由黃色、藍色、紅色或紫色的鱗片組成,周圍環繞著黑色的標記。翅膀的背面是棕色至黑色。雄性和雌性外表相似,但雌性的體型可能比雄性大了 10%。孔雀蛺蝶的翼展為 5 公分到 6.4 公分。孔雀蛺蝶的毛毛蟲是黑色且毛茸茸的,蛹則是綠色的,背側邊緣有尖角。
Panthera tigris tigris
孟加拉虎 (Panthera tigris tigris) 原生于印度、孟加拉、尼泊尔、不丹和中国西部。它们可在各种环境中生活,包括草原、森林和红树林,而且会猎杀大型猎物,例如山羊、鹿和牛等偶蹄类动物 (统称为有蹄类动物)。孟加拉虎的特色为鲜明的橙色毛皮和棕色或黑色的条纹,还有它们硕大的头部、肌肉发达的四肢和锐利的大牙。
Tragelaphus angasii
安氏林羚 (Tragelaphus angasii) 是一种行踪隐密的羚羊,生活在非洲东南部莽原的茂密树丛中。这种动物两性异形,雄羚羊比雌羚羊要大上许多。雄羚羊有着深灰色的厚毛、黄色的腿,还有弯曲且末端呈黄色的角;雌羚羊则有浅棕色的身体。不论性别,安氏林羚的背上都有垂直的白色条纹。
Iguana delicatissima
小安德列斯群岛鬣蜥 (Iguana delicatissima) 是加勒比海小安德列斯群岛的大型特有种蜥蜴,尤其常见于安圭拉、瓜德罗普、马提尼克和多米尼克。它们是极危物种,当前正面临栖地消失、遭野生动物猎捕以及与入侵种绿鬣蜥混种等威胁。小安德列斯群岛鬣蜥有灰色的身体和绿色的腹部,脸部短小而平坦,下颚长有白色鳞片。雄蜥下颌呈粉红色,眼眶有蓝色的鳞片;雌蜥则无此色彩特征,且体型仅约雄性的三分之二大。
Ailurus fulgens
小熊猫 (Ailurus fulgens) 是生活在喜马拉雅山区林地和中国多个地区的小型哺乳类动物。虽然名为小熊猫,它们与大熊猫其实没有紧密关系,不过两者确实有一些共同特征,例如它们都以竹子为主食。小熊猫有红色的毛皮、黑色的四肢、有环纹的尾巴以及白色的耳朵和口鼻部。它们从头到身体的长度为 50 到 64 厘米,尾巴则为 28 到 59 厘米长。它们是爬树高手和游泳健将,喜欢生活在丰富多变的环境。
Aonyx cinereus
小爪水獺 (Aonyx cinereus) 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水獺物種,原生於中亞與東南亞的河流與溪流。牠們流線型的身體覆滿了棕色的毛,腹部與喉嚨處則為白色。小爪水獺一般體長 72 至 96 公分,體重介於 2.7 至 5.4 公斤之間。此物種的雄性與雌性並無明顯外觀差異。
Eudyptula minor
小藍企鵝 (Eudyptula minor),又稱小企鵝,是一種小型海生鳥類,棲息於澳洲南部和紐西蘭的海岸及周圍海域。牠的背側有深藍色的羽毛,腹側長著覆蓋了腹部和下巴的白色羽毛。小藍企鵝有著黑色的眼睛、黑色的鳥喙和粉紅色的雙腿。雄企鵝和雌企鵝的外觀相似。小藍企鵝站立時平均身高為 30 公分,體重介於 1.1 公斤到 1.5 公斤。
Varanus niloticus
尼罗河巨蜥 (Varanus niloticus) 是一种大型爬行类,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沙漠地区。它们也已被引进美国,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在当地被视为入侵物种。
Mandrillus sphinx
山魈 (Mandrillus sphinx) 是一种大型猴子,生活在喀麦隆、加蓬、赤道几内亚与刚果的雨林和高原。它们有着橄榄色到深灰色的毛皮、白色的肚子,还有非常好认的脸部色彩:脸上有一条很长的粉红色部位,穿过口鼻部中央延伸到鼻孔,两侧有蓝色的颊片。脸上也有黄色的胡须。
Theraphosa blondi
巨人食鸟蛛 (Theraphosa blondi) 是原生于苏里南、圭亚那、法属圭亚那、巴西和委内瑞拉热带雨林与沼泽湿地的超巨型狼蛛。其身体呈棕褐色,覆有红棕色的毛,有着硕大的腹部、大而浑圆的胸部、粗壮的腿节和长长的触肢 (口器)。雌蛛的体型比雄蛛大,两者的腹部末端都有用于结网的显眼“吐丝器”。巨人食鸟蛛结网是为了制造卵囊和输送精子,而不是为了捕猎。
Goliathus goliatus
巨大花潜金龟 (Goliathus goliatus) 是一种生活于中非莽原和雨林地带的大型昆虫。雌雄个体在外观和尺寸上皆有差别。雄性的体型较大,身长约 60 至 100 毫米,腹部呈暗棕色,胸部则为棕底白条纹,具有黑色的附肢、白色的头部和弹弓状的觭角。雌性胸节上的花纹较细且短,体型也较小,约 50 至 80 毫米长,而且头上没有觭角。有关这种昆虫在野外生命周期的信息仍不多,但它们正因雨林遭破坏而面临栖地丧失的困境。
Pteronura brasiliensis
巨獺是棲息在南美洲亞馬遜河盆地與潘特納爾濕地的大型半水棲哺乳類動物。巨獺有濃密如絨毛的棕色毛皮,喉部帶有獨特的白色斑紋。牠們的腳掌巨大且有蹼,且為了游泳演化出機翼般的尾巴。雄性與雌性巨獺的體型相似,身長通常都介於 150 到 180 公分之間,不過體重則有所不同。雄性重 26 到 32 公斤,雌性則略輕,約 22 到 26 公斤重。
Phoneutria nigriventer
巴西黑腹栉足蛛 (Phoneutria nigriventer) 是原生于南美洲的蛛形纲动物,主要分布于雨林地带,但也常见于人类城市。这种大型毒蜘蛛体色呈浅棕色,有着毛茸茸的身体,腿上布有黑色条纹。雄蛛体型比雌蛛略小,腹部则是明显小得多,口器旁称为“触肢”的多节附肢末端呈球状,可用来判断性别。它们足展在 130 至 150 毫米之间,身体平均为 17 毫米宽、48 毫米长。巴西黑腹栉足蛛会将两对前足举起并左右摆动,这是它们的招牌防御动作。
Heloderma suspectum
希拉毒蜥 (Heloderma suspectum) 是原生于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干燥地区的大型毒蜥。它们身上有呈环网状排列的橙黑鳞片,身长约 51 至 60 厘米,体重介于 350 至 700 克之间。希拉毒蜥会利用它们极为敏锐的嗅觉进行狩猎,时常可以看到它们收吐舌头来闻空气中的气味。希拉毒蜥当前被列为近危物种,人类常出于恐惧将其杀害,但其实它们的行动非常缓慢,很难对人类产生威胁。
Danaus plexippus
帝王斑蝶 (Danaus plexippus) 是一種廣泛分布在世界上的蝴蝶,但最常見於北美洲和南美洲。帝王斑蝶的翼展為 8.9 公分至 10.2 公分,重約 0.5 克。牠的翅膀為橙紅色,帶有突出的黑色脈絡,且襯有厚厚的黑色邊緣和白色斑點。牠的腿和觸角是黑色的,身體則是黑色的,帶有白色的斑點。帝王斑蝶的毛毛蟲有豐滿的身體,上面覆蓋著黃色、黑色和白色的條紋。
Equus quagga
平原斑马 (Equus quagga) 原生于非洲东部和南部,它们喜欢生活在可轻松取得水源的莽原。此物种因不同的特征 (通常是有不同的条纹) 被分为六个亚种,各亚种不太会种间杂交。和所有斑马一样,平原斑马身上也具有黑白条纹,但它们的体型比细纹斑马小,比山斑马大。雄性和雌性的身高皆介于 1.10 至 1.45 米之间,身长为 2.17 到 2.46 米,但雄性的体型通常比雌性大 10%。
Oryx dammah
彎角劍羚 (Oryx dammah) 是一種曾棲息於北非撒哈拉沙漠內及沙漠周遭的羚羊。彎角劍羚的皮毛為乳白色,頸部、胸部和腿部的毛色則逐漸加深形成棕褐色斑塊。牠們的臉部為白色,上面有棕色斑紋。彎角劍羚因其最醒目的特徵而得名,牠們擁有一對有脊狀溝槽的後彎長角,長度超過 1 公尺。彎角劍羚身長 1.3 公尺至 2.4 公尺,肩高 1 公尺至 1.3 公尺。雄性的體型略大於雌性且體重也較重,介於 140 公斤至 210 公斤之間,雌性體重則介於 90 公斤至 140 公斤之間。
Gavialis gangeticus
恒河鳄 (Gavialis gangeticus) 是一种原生于印度次大陆河流中的鳄鱼,当前被列为极危物种。根据最近的估计,野生恒河鳄大约只剩下 200 只,它们的分布范围已缩减至尼泊尔和印度北部的四条河川。河流污染加剧导致水中的鱼类数量减少,采砂业破坏了雌鳄产卵时所需的沙洲地带,这些原因都造成恒河鳄的数量减少。
Melursus ursinus
懶熊 (Melursus ursinus) 是一種中型的熊科動物,棲息於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不丹和尼泊爾的熱帶雨林和草原。牠長了一身蓬亂的黑色長毛,口鼻部呈淺灰色,上胸有一道獨特的灰白色新月形斑紋。牠有著寬大的頭部、長方形的吻部,以及毛茸茸的耳朵。雄熊和雌熊的外觀相仿,但雄熊的體型要大上 10% 至 20%,體長介於 1.4 公尺到 1.9 公尺之間,肩高為 60 公分到 90 公分,體重為 80 公斤到 145 公斤。
Lasiodora parahybana
所罗门食鸟蛛 (Lasiodora parahybana) 是巴西东部大西洋沿岸森林地带的大型特有种蜘蛛,体色呈黑色,腿和腹部长有粉红色或红色的毛。整体来看雄蛛比雌蛛稍大,足展可达 28 厘米,但雌蛛腹部较大,体重也较重。雄蛛的体色通常也比雌蛛鲜艳一些。
Ovis aries
拉德諾山綿羊是來自英國的家綿羊 (Ovis aries),分布於威爾斯和英格蘭。名稱是指牠的原生地,即歷史上的威爾斯拉德諾郡的高地及其周邊地區。拉德諾山綿羊很可能是從該地區的其他本土品種培育而來的,並於 1911 年首次成為獲得認可的品種。拉德諾山綿羊是一種生命力頑強的綿羊,身體寬闊,羊毛厚實,呈米白色。腿和臉部呈棕色至棕褐色,無毛,口鼻部為白色。此品種的雄羊有兩個捲曲的角,而雌羊則天生無角。雄羊平均身高為 80 公分,體重 70 公斤至 80 公斤,雌羊平均身高為 75 公分,體重 50 公斤至 55 公斤。
Capra falconeri
捻角山羊 (Capra falconeri) 是一種棲息於中亞的大型山羊,又名螺角山羊。牠們的體型矮壯,有著結實的圓桶狀身體,能利用腳上的偶蹄攀爬陡峭的山地和懸崖。牠們身上覆蓋著厚厚的皮毛,雄性呈灰褐色,雌性則為更鮮豔的淺棕色。捻角山羊的脊椎處有一道黑色的原始條紋,腿和臉則帶有暗色的斑紋。雄羊整個脖子都長著蓬亂的鬍鬚,不論雄雌都生有一對粗大的捲曲羊角,但雄羊的角明顯較長。此外,雄羊的體型和體重都明顯較大,肩高為 0.95 公尺到 1.15 公尺,體重最高可達 110 公斤,雌羊的肩高則為 75 公分到 90 公分,體重約為 40 公斤。
Crocuta crocuta
斑鬣狗 (Crocuta crocuta) 又被称为笑鬣狗,原生于撒哈拉以南非洲。斑鬣狗是能于大多数环境中生活的广食性掠食者,但并未出没于雨林或沙漠地区。它们独特的外观特征包括强壮的前肢、肌肉发达的颈部,以及相对较瘦弱的后肢。斑鬣狗有宽大的头部和口鼻部,黄棕色毛皮上有黑色斑点,颈部到背部中段则有鬃毛。
Addax nasomaculatus
旋角羚 (Addax nasomaculatus) 是棲息在撒哈拉沙漠偏遠地區的一種羚羊。牠們曾經居住於北非洲,現在則只在尼日和查德等地出沒。旋角羚的皮毛呈奶油色、白色或淺棕色,臉部和口鼻部周圍有棕色斑紋。雄羚和雌羚都長著彎曲的深色犄角,因而得名。旋角羚的體長可達 1.20 公尺到 1.30 公尺。雄羚通常比雌羚更高更重,肩高為 1.05 公尺到 1.15 公尺,體重為 100 公斤至 125 公斤。雄羚的犄角一般也比較長,長度為 70 公分到 85 公分。雌旋角羚的肩高則為 0.95 公尺到 1.10 公尺,體重為 60 公斤到 90 公斤,犄角長度為 55 公分到 80 公分。
Macaca fuscata
日本猕猴 (Macaca fuscata) 是日本列岛的特有种猕猴。它们能在许多不同的环境下生存,包括日本北部的亚北极森林。它们有褐色的厚毛皮、白色的腹部和粉红色的脸,雄猴平均体长 57 厘米、体重 11 公斤。雌猴的体型较小,约长 52 厘米、重 8 公斤。雄雌猴会在 10 到 100 只猴子组成的猴群中一起生活,其中包括血缘相通、关系紧密的雌猴群,以及从其他猴群移居而来、没有血缘关系的雄猴。日本猕猴并不是濒危物种,在野外生存状态良好,甚至有时数量过多,必须予以扑杀,避免伤害作物与树木。
Equus ferus przewalskii
普氏野馬 (Equus ferus przewalskii) 是一種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的野馬,又被稱為蒙古野馬和準噶爾野馬,蒙古語稱之為「takhi」。與其他大部分的馬科物種相比,普氏野馬體型較小且較為粗壯。牠們身長 2.1 公尺至 2.6 公尺,肩高 1.2 公尺至 1.5 公尺。成年個體的體重介於 250 公斤至 360 公斤之間。雄性的體型可能比雌性略大,但此物種沒有明顯的雌雄異型。牠們的皮毛呈橙褐色,腹部的顏色較淺,並有醒目的黑色豎直鬃毛、黑色的粗馬尾和黑色的腿部。
Equus africanus asinus
普通美洲驢 (Equus africanus asinus) 是一種被馴化的北美驢種。北美驢的分類方式是根據體型區分類別,而不是根據血統區分品種,這是因為牠們的祖先是 15 世紀起從舊世界各地進口至美洲的驢,受到的遺傳影響十分多元。普通美洲驢肩高 1.2 公尺至 1.4 公尺,體重在 180 公斤至 227 公斤之間。此外的體型類別包括體型較小的迷你和小型驢,以及比普通美洲驢更大的猛獁驢。北美驢的毛色可呈灰色、棕色或黑色,腹部顏色較淺,背部、肩膀可見黑色的原始斑紋,有時腿上也有。也有驢子是斑點花色,皮毛上點綴著大大的白色斑點。雄驢和雌驢外觀相近。
Tiliqua scincoides scincoides
東方藍舌蜥 (Tiliqua scincoides) 是生活在澳洲森林、灌木叢、半沙漠氣候地帶的爬蟲類動物。牠們身形又寬又矮,有著呈三角形的頭部和厚實的尾巴。牠們體色多樣,不過一般是棕色、米色和黑色鱗片排列成條紋圖案。顧名思義,東方藍舌蜥有著亮藍色的舌頭。成年東方藍舌蜥身長約 45 至 60 公分。
Madoqua kirkii
柯氏犬羚 (Madoqua kirkii) 原生於東非和南非,是一種小型的羚羊,棲息於開闊的草原。牠們的外觀小巧玲瓏,短短的身體配上細細的腿,後腿略長,頭部不大,有著尖尖的口鼻部和又大又圓的雙眼。雄羚有短角,可能被前額的一簇絨毛局部或完全覆蓋,身上的短毛是棕色的,背部和後半身的毛色逐漸偏灰,腹部則為淺色。雄羚和雌羚的外觀相似,差別只在雄羚多了羊角。牠們的體長介於 35 公分到 45 公分,體重約 7.2 公斤。
Mephitis mephitis
條紋臭鼬 (Mephitis mephitis) 是一種小型哺乳類動物,蹤跡遍及北美洲各地,包括加拿大南部、美國與墨西哥北部。牠們有短短的四肢、結實寬大的體格以及毛茸茸的尾巴,細長的臉有著尖尖的口鼻部,上方還有又圓又小的耳朵。條紋臭鼬的身上覆滿了又粗又厚的毛皮,顏色黑白相間,牠們的名稱就是取自這種獨特的花色:以黑色的毛皮為底,頭皮上的白色毛皮向後延伸為背部的兩道條紋,直至尾巴。雄性臭鼬的身長介於 38 至 46 公分,尾巴介於 33 至 41 公分,體重介於 2 至 5.5 公斤。雌性臭鼬的體型略小,頭部加身體的長度介於 34 至 41 公分,尾巴介於 30 至 37 公分,體重介於 1.8 至 4.9 公斤。
Hyaena hyaena
條紋鬣狗 (Hyaena hyaena) 是一種廣食性掠食者和食腐動物,原生於北非、中東和西亞。牠們生活的環境很多樣,從開闊的莽原、草原和林地,到乾燥的山區都有分布。條紋鬣狗有強壯的前肢、粗壯的頸部和較短的後腿,因此身體前側較高、後側較低。牠們有寬大的頭部和口鼻部、大大的尖耳朵,且兩眼間距較寬。條紋鬣狗的毛皮呈棕色,身上與腿上有垂直的黑色條紋。背部從頭到尾都長有長長的鬃毛,尾段則形成多毛的粗尾巴。雄性和雌性的外表相似,不過雄性的體型比雌性稍大且更重一些。雄性條紋鬣狗肩高 65 至 80 公分,身長 85 至 130 公分,尾巴長 25 至 40 公分,體重則為 26 至 41 公斤。雌性站立時的肩高 60 至 75 公分,身長 85 至 105 公分,尾巴長 25 至 40 公分,體重介於 26 至 34 公斤之間。
Lynx lynx
歐亞猞猁 (Lynx lynx) 是體型中等的貓科動物,可見於歐洲與亞洲溫帶及北方森林與山區。體格寬大結實,腿部粗大,並以短尾與耳朵獨特的簇毛聞名。毛色多樣,自淡黃色至棕色皆有,全身帶有黑色斑點。尾巴尖端與耳朵簇毛都是黑色。雄猞猁與雌猞猁外形相似,不過雄猞猁體性略大且體重重上許多。雄歐亞猞猁重 20 公斤,最重可達 45 公斤,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98 至 109 公分,肩高 60 至 75 公分。雌猞猁體重僅 18 至 25 公斤,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94 至 106 公分,肩高 54 至 68 公分。短尾巴不論性別皆為 11 至 24 公分。
Meles meles
歐洲獾 (Meles meles) 是一種大型貂科物種,棲息於歐洲各地的林地、灌木叢,甚至人造公園和牧場中。獾最醒目的特徵是牠們臉上的紋路,在白色的臉上有兩條明顯的黑色條紋,從脖子經過耳朵與眼睛,一路延伸到鼻子。其身軀被濃密的灰毛所覆蓋,腿部為黑色,身體兩側的毛色則較淺。歐洲獾肩高 25 至 30 公分,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60 至 90 公分,尾巴不長,大約 12 至 24 公分。雄獾與雌獾的體型大致相同,但一般而言雄獾稍微重一些,約 9.1 至 16.7 公斤,雌獾約 6.6 至 13.9 公斤。
Bison bonasus
歐洲野牛 (Bison bonasus) 是一種居住在東歐波蘭、俄羅斯、白俄羅斯、立陶宛、烏克蘭與斯洛伐克森林和草地的大型有蹄類動物。歐洲野牛的特徵為其龐大的頭部、肩峰及身體前半部,這些部位都覆蓋著蓬亂的棕色毛皮。其身體後半部較不粗壯,並由稀疏的毛髮所覆蓋。雄牛和雌牛都具有朝內捲曲指向頭部的角,且外觀非常相似,不過雄牛體型會大上約 5%。雄牛肩高 1.8 公尺至 2.1 公尺、身長 2.8 公尺至 3.3 公尺、體重 615 公斤至 920 公斤。雌牛肩高 1.7 公尺至 2 公尺、身長介於 2.4 公尺至 2.9 公尺之間、體重 425 公斤至 635 公斤。
Dama dama
歐洲黇鹿 (Dama dama) 是一種有蹄類動物,可在歐洲各地的草原和林地發現其蹤跡。牠們的褐色毛皮上有著成列的白色斑點,腹部和喉嚨為淺色,但其實歐洲黇鹿也有許多變種,例如白變個體 (白色)、黑變個體 (黑色) 和淡色個體 (毛皮顏色較淺且尾巴上沒有斑紋)。雄鹿具有大型掌狀鹿角,完整生長時的平均全長為 60 公分,而雌鹿則不會長出鹿角。雄鹿的體型比雌鹿大,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1.4 至 1.6 公尺,肩高則為 0.85 至 0.95 公尺;而雌鹿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1.3 至 1.5 公尺,肩高則為 0.75 至 0.85 公尺。
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水豚 (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齧齒動物,棲息於南美洲的莽原、森林與濕地中。水豚龐大的桶狀身軀被粗糙的棕色毛髮所覆蓋,牠們趾間部分有蹼,以適應其半水棲的生活型態。牠們有退化的短尾巴,長方形的頭部上有小小的耳朵。水豚的身高一般介於 50 至 62 公分之間,體長 106 到 134 公分。雌性和雄性水豚的體型差不多,但雌性一般比雄性更重,雌性平均體重為 61 公斤,雄性則為 50 公斤。
Eudorcas thomsonii
汤氏瞪羚 (Eudorcas thomsonii) 是栖息于非洲塞伦盖蒂区域坦桑尼亚和肯尼亚的小型牧食性哺乳动物。它们偏好住在干燥草原,但也会出没在林地中。它们的背部为棕褐色、腹部为白色,侧边有一条黑色的纹路。口鼻处亦呈棕褐色,脸颊和眼部周围则是白色,从眼部到口鼻部首端也有黑色条纹。雌雄都有深色多脊的角,但是雄羚的角比较长,也比较坚硬。雄性和雌性身高平均都有 55 至 82 厘米,体长 80 至 120 厘米,体重在 20 和 35 公斤之间。
Felis margarita
沙漠貓 (Felis margarita) 是一種小型的野生貓科動物,原生於北非、中東和中亞的沙漠。牠長了一身厚厚的沙色毛皮,整個背部、腿部和尾巴上都有深色的細條紋。沙漠貓的臉圓圓的,上頭有深色的條狀斑紋、大耳朵和黃眼睛。雄貓和雌貓的外觀類似,肩高 24 公分到 36 公分,身長 39 公分到 52 公分,尾長 23 公分到 31 公分。雄沙漠貓的體重為 2.1 公斤到 3.4 公斤,雌貓則稍微較輕,體重為 1.4 公斤到 3.1 公斤。
Bubalus arnee
河水牛 (Bubalus arnee) 又被稱為亞洲水牛,是一種生活在東亞和東南亞中部濕地、沼澤和氾濫平原的大型牛科動物。河水牛目前的分布範圍非常分散,大多數生活在印度,其他族群則生活在尼泊爾、不丹、泰國和柬埔寨。河水牛有灰黑色的皮膚,身上有稀疏的粗糙黑毛,還有瘦長的頭部以及小小的耳朵。雄性和雌性都有彎曲的巨大犄角,犄角從頭骨上沿水平方向突出,寬度可達 2 公尺,公牛的犄角可能會比母牛還要大。公牛身長 2.4 至 3 公尺,肩高 1.5 至 1.9 公尺,體重可達 1,200 公斤。母牛的體型約為公牛的三分之二,身長 1.8 至 2.25 公尺,肩高 1.13 至 1.43 公尺,體重可達 800 公斤。
Hippopotamus amphibius
河马 (Hippopotamus amphibius) 是一种大型哺乳动物,原生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河川。它们是体型庞大的半水生动物,身上长有大而突出的牙齿、鼻孔位于口鼻部顶端,还有着小小的耳朵和厚实而呈灰棕色的皮肤。雄河马体长 4 至 5 米,重量介于 1,500 到 2,000 公斤之间,雌河马则体长 3.3 到 4.2 米,体重 1,000 到 1,500 公斤。
Titanus giganteus
泰坦大天牛 (Titanus giganteus) 是一种居于南美洲热带雨林的超大型昆虫。它们的腹部硕大,呈红褐色和黑色,并具有黑色的腿部、触角和胸部,以及带有褐色翅脉的浅色翅膀。这种甲虫的大颚十分有力,足以折断细树枝。虽然雌虫和雄虫都有翅膀,但只有雄虫会飞。和许多物种一样,它们正面临其雨林栖地不断受到破坏的威胁。
Procyon lotor
浣熊 (Procyon lotor) 是一種中型哺乳類動物,原生於整個北美洲。牠們有粗糙的灰褐色毛皮、帶著黑色環紋的尾巴,以及尖尖的口鼻部,而牠們獨特的臉部斑紋常被形容為「眼罩」。浣熊的前爪非常靈活,用起來就像雙手一樣。浣熊的身長介於 41 至 70 公分,尾長為 19 至 40 公分。通常雄性的體型較大,體重介於 2.5 至 10.4 公斤,而雌性的體重則介於 1.8 至 7.5 公斤。浣熊的體型和體重會因為不同的亞種、氣候和時節而有極大的差異。
Sus domesticus
湯渥斯豬是英國品種的家豬 (Sus domesticus)。其原生的確切時間和地點尚不清楚,但根據推測,湯渥斯豬原生於 19 世紀初英格蘭湯渥斯鎮附近。這個品種的培育過程使用了野豬,使湯渥斯豬成為一種強壯且耐寒的豬。湯渥斯豬全身呈均勻的明顯紅色,沒有任何斑紋。牠們的身體肌肉發達且修長,腿部也相對較長。本物種為雌雄異型:雄豬肩高 65 公分,體重為 250 公斤至 370 公斤,雌豬稍小,體重為 200 公斤至 300 公斤。
Crocodylus porosus
湾鳄 (Crocodylus porosus) 是体型极大的爬行类动物,原生于东南亚、澳大利亚北部和印度东部的沿海地区。它们是高效且危险的顶级掠食者,雄鳄可长到 3.5 至 6 米长,体重介于 200 至 1,000 公斤之间。雌性的体型较雄性小许多,平均为 2.7 至 3.4 米长,重 120 至 200 公斤。与其他种鳄鱼相比,雄性和雌性湾鳄的吻部和身体都更宽大,身体呈棕褐色至灰绿色;不同湾鳄群体的体色可能不同。
Varanus salvator
澤巨蜥 (Varanus salvator) 是原生於東南亞與印度次大陸較溫暖地區各地雨林、沼澤與紅樹林的大型爬蟲類動物。體色為深綠至黑色,全身布滿淺褐與黃色網狀斑紋。這些網狀紋路在尾巴上通常以環帶模樣呈現。澤巨蜥是雌雄異型,雄性體型較大。雄性巨蜥體長在 1.5 公尺到 2 公尺之間,體重在 5 公斤到 50 公斤之間,平均為 20 公斤,而雌性體長在 1.2 公尺到 1.8 公尺之間,體重在 2 公斤到 22 公斤之間。
Canis lupus dingo
澳洲野犬 (Canis lupus dingo) 也稱丁格犬,是一種棲息地遍佈整個澳洲的大型犬科動物。澳洲野犬有淺棕色的毛皮,白色的腹部,尖尖的耳朵和長而扁平的口鼻,身型纖瘦,平均身高在 52 至 60 公分之間,身長在 1.2 至 1.5 公尺之間。牠們的重量約在 14 至 19 公斤之間,雄犬體型比雌犬略大。牠們會伺機狩獵,也是食腐動物,所以牠們的食物多種多樣,包含哺乳類、鳥類、爬蟲類、腐肉、水果和蔬菜。
Salamandra salamandra
火蠑螈 (Salamandra salamandra) 是兩棲類動物,生活在歐洲大陸各地的落葉林。肌膚為黑色並帶有黃點,不過身上紋路十分多樣。火蠑螈身長 15 至 30 公分,重約 30 至 50 公克。雌雄體型與外形無差異。幼兒為水生,但成年無法游泳,終生在陸地生活。
Halichoerus grypus
大西洋灰海豹是分布在大西洋周遭陸塊 (英國、愛爾蘭、冰島、挪威、丹麥、法國、荷蘭、比利時、德國、瑞典、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俄羅斯、加拿大、美國) 的一種海生哺乳類動物。西大西洋灰海豹的體型比東大西洋灰海豹大上許多。其雄性體長約 2.3 到 2.9 公尺,重 205 到 370 公斤,雌性則約 1.9 到 2.3 公尺長,重 160 到 250 公斤。
Ursus arctos horribilis
灰熊原生于美国北部与加拿大,它们其实是棕熊的一个亚种 (学名为 Ursus arctos horribilis),为避免搞混,常常有人称它们为北美棕熊。灰熊的特征包括厚重的棕色毛皮、肩部有一块大突起、笔直的口鼻和圆形的耳朵。它们有着强而有力的前脚,上面长有适合挖掘和狩猎的长爪。它们也能长到相当大的体型,但不同地区的灰熊往往有显著的体型差距,雄熊一般重约 240 公斤、体长 2.2 米;雌熊则一般重约 160 公斤、体长 1.8 米。
Phascolarctos cinereus
昆士蘭無尾熊 (Phascolarctos cinereus) 是一種樹棲有袋類動物,生活在澳洲東部的桉樹林中。牠們有灰褐色的毛髮,粗壯的四肢,靈巧的爪子,毛茸茸的圓耳朵,臉上長了顆圓滾滾的黑色蒜頭鼻。牠們是具有雌雄差異的動物,雄性的體格明顯比雌性更大,昆士蘭無尾熊身長約在 60 至 75 公分之間,雄性體重在 4.2 至 9.1 公斤之間,雌性體重在 4.1 至 7.3 公斤之間。雌雄無尾熊幾乎都只吃桉樹葉。
Arctictis binturong
熊貍,又名貄貓,是一種生活於南亞和東南亞森林的哺乳類物種。其身軀長而結實,腿則相對較短且寬大。牠們有粗硬的黑色毛髮、棕色的臉部和尖端為白色的圓耳朵。雌性熊貍的體型大約比雄性大上 20%。熊貍的頭部加身體長為 71 至 91 公分、尾巴長 56 至 91 公分。雄性熊貍約 9 至 20 公斤重,雌性則為 11 至 32 公斤。
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
犀牛蟑螂 (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 是原生于澳大利亚北部灌木丛和干燥森林地带的大型昆虫。它们大约长 8 厘米,重 30 克,体色呈红棕色。其别名“巨型挖洞蟑螂”来自于它们会在沙地挖洞的习性,洞往往深达 1 米。犀牛蟑螂易于饲养且被抓起来时不会抗拒,是相当流行的宠物。
Suricata suricatta
狐獴是一種群居獴類,可在非洲南部莽原和半沙漠地區的複雜地下洞穴中發現其蹤跡。牠們會和由家庭成員所組成的群體一起生活,且被認為是「真社會性」的物種,這個詞是指牠們的社會高度組織化,群體成員在團體中有明確的角色定位。狐獴的頭部扁平,具有黃棕色的尖臉,眼睛及耳朵則呈黑色。牠們背部的毛皮為斑駁的黃灰色,並有尾端為黑色的尖尾巴。狐獴移動時四腳著地,但警戒時會呈現一種以後腿站立的獨特姿勢。狐獴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24 至 35 公分,體重介於 620 至 970 公克之間,雌性通常比雄性更重。狐獴不是瀕危物種。
Gulo gulo
狼獾 (Gulo gulo) 又稱貂熊,是原生於北歐亞大陸和北美洲苔原與寒林的大型貂科動物,體格健壯、腿部結實、背部彎曲、臉與熊相似、耳朵又小又圓。狼獾有厚厚的棕黑色毛皮,一條黃白色條紋從頭部經過身體兩側延伸至尾巴處相連。狼獾身長 65 公分到 113 公分,肩高 36 公分到 45 公分,體重介於 9 公斤到 30 公斤之間,雄性與雌性相比體型略大且體重明顯較重。
Acinonyx jubatus
猎豹 (Acinonyx jubatus) 生活在中非和南非的莽原和干燥林地。它们有瘦长的身体、宽阔的胸膛、纤细的腿部和尾巴,以及脸上深色的“泪纹”,当然还有它们最独特的特征:身上的斑点。众所周知,猎豹是陆地上速度最快的动物,追捕猎物时的速度可高达时速 113 千米。它们的目标通常是瞪羚和黑斑羚等中型哺乳类动物。
Caracal caracal
獰貓 (Caracal caracal) 是一種小型野貓,生活在非洲和中東的莽原、沼澤、半沙漠、樹林和灌木叢中。其毛皮呈棕褐色,腹部毛色較淺,身體粗壯,腳大,尾巴相對較短。獰貓有大而尖的耳朵,從耳朵尖端突出長長的黑色毛髮,而且眼睛上方和嘴唇兩側有深色臉部斑紋。獰貓雄性比雌性略大,但外表很相似。雄性肩高 41 公分至 53 公分、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75 公分至 108 公分、體重 7.2 公斤至 19 公斤。雌性肩高 39 公分至 51 公分、身長 71 公分至 103 公分、體重 7 公斤至 15.9 公斤。短尾巴長 18 公分至 34 公分。
Lemur catta
环尾狐猴 (Lemur catta) 与所有的狐猴物种一样,原生于马达加斯加,世界上其他地方都没有野生的狐猴。环尾狐猴有尖尖的口鼻部、状似猫耳的耳朵,它们长长的尾巴上有 12 至 13 个白环、13 至 14 个黑环,而尾巴尖端都是黑色的。环尾狐猴体长通常为 39 到 46 厘米,尾巴则为 56 至 63 厘米,它们会成群行动并一起觅食。环尾狐猴是杂食性动物,会吃水果、树叶、昆虫和大部分它们能找到的其他食物。
Phacochoerus africanus
疣猪 (Phacochoerus africanus) 生活在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各种环境中。虽然疣猪当前并不是濒危物种,但干旱对它们的生存影响甚巨,它们也常因为被人类视为害兽而遭猎捕。疣猪被视为害兽的原因有二:第一,它们可能会将疾病传染给家畜;第二,它们用獠牙四处翻找食物时,可能会破坏农地的作物。以上原因导致部分疣猪群体遭到消灭。
Cygnus olor
疣鼻天鵝 (Cygnus olor) 是一種大型水禽,分布地區遍及歐洲、亞洲,在北美洲與日本也有入侵族群。牠有白色的身體、黑色的雙腳,以及紅橘色的嘴喙;牠的鼻孔和眼睛周圍,以及喙尖和喙緣,都帶有黑色斑紋。有些個體會出現白變,變異成鳥的外觀差異極不明顯,其雙腿會呈粉紅色而非黑色。幼年天鵝一般呈灰色,但白變的個體會有一身白羽。疣鼻天鵝在雙眼間的嘴喙根部長有獨特的黑色疣突。雄鵝的疣突通常較大,不過個體差異、環境,甚至一年中的時節都有很大的影響。當交配季來臨,繁殖中的雄鵝和雌鵝疣突會變得更大。雄鵝的體長一般為 1.4 公尺至 1.7 公尺,翼展介於 2 公尺至 2.4 公尺之間,體重為 9.2 公斤至 14.3 公斤。雌鵝的體型稍小,體長為 1.25 公尺至 1.55 公尺,翼展介於 1.8 公尺至 2.16 公尺之間,體重為 7.6 公斤至 10.6 公斤。
Ovis dalli
白大角羊 (Ovis dalli) 又稱為「戴爾羊」、「薄角羊」,是一種生長在美國阿拉斯加、加拿大育空和卑詩省高山草原的野生綿羊。牠們的體色為白色和淡棕色,長有黃棕色的角,兩性有明顯差異:雄性的體型比雌性大許多,角也更粗、更彎。雄性身長介於 1.3 至 1.8 公尺,體重 73 至 113 公斤;雌性為 1.3 至 1.6 公尺長、46 至 50 公斤重。
Connochaetes gnou
白尾角马 (Connochaetes gnou) 是一种原生于南非的大型有蹄类动物,它们的别名“gnu”取自其受到惊吓时发出的独特叫声。这种生物的外观特色是黑褐色的毛皮和 L 型的长角。相对于雌性,雄性角马的毛色较深,体型也较大。雌雄角马都有厚而浓密的鬃毛,以及像马一样的长尾。它们的体长约 1.7 至 2.2 米,肩高 1.06 至 1.21 米,体重则介于 120 至 193 公斤之间。
Hylobates lar
白掌長臂猿 (Hylobates lar) 是生活在印尼、寮國、馬來西亞、緬甸和泰國雨林中的靈長類動物。這種動物毛色多樣,從深棕色到薑黃色、棕色或奶油色皆有。臉部為黑色,周圍有獨特的白色毛圈。手和腳也是白色的。雄性和雌性的白掌長臂猿長得一樣,頭部加身體的長度是 42 公分至 59 公分,體重在 4 公斤至 7.6 公斤之間。
Cebus capucinus
白面捲尾猴 (Cebus capucinus) 是生活在樹上的靈長類動物,棲息於哥倫比亞、巴拿馬和厄瓜多的森林中。捲尾猴有 11 個種及更多的亞種,白面捲尾猴的特徵是黑色體毛以及肩膀、上胸部到臉部周圍特有的白毛,頭頂上還有像帽子的黑毛,粉紅色的臉上則覆蓋了稀疏的毛髮,並有著朝向前方的棕色雙眼。白面捲尾猴體長 33 到 45 公分,尾巴則長達 35 到 55 公分,體重 1.5 到 4 公斤。雄性的體型比雌性更大且體重更重。
Caiman crocodilus
眼鏡凱門鱷 (Caiman crocodilus) 是一種生活在中南美洲濕地、莽原和森林中的中型鱷目動物。眼鏡凱門鱷的體色可能為綠色、棕色、黃色或灰色,尾巴和身體上有帶狀斑紋。牠們因兩眼之間有獨特的骨脊,看起來像戴眼鏡一樣而得名。眼鏡凱門鱷的身形細長,背部有突起的鱗脊。此物種的雄性平均身長 1.5 至 2 公尺,不過隨著年齡增長也可能長到超過 2.5 公尺長,牠們的體重介於 13 到 40 公斤之間。雌性體型較小,平均身長 1.08 至 1.4 公尺,體型和年紀較大的個體可長到 2 公尺長,體重介於 7 到 30 公斤之間。
Tremarctos ornatus
眼鏡熊 (Tremarctos ornatus) 是一種中型的熊科動物,原生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牠有著厚厚的黑色皮毛,臉部和胸口有白色斑紋。跟其他熊科動物相比,牠的臉部較扁,可以看出牠與已經滅絕的短面熊有著近親關係。眼鏡熊跟其他熊科動物一樣,兩性異形極為明顯,雌熊的體型遠遠小於雄熊。雄眼鏡熊的站立肩高為 76 公分到 91 公分,體重為 100 公斤到 200 公斤,雌熊的站立肩高則為 60 公分到 73 公分,體重只有 35 公斤到 82 公斤。
Pteropus conspicillatus
眼鏡狐蝠 (Pteropus conspicillatus) 是一種大蝙蝠,生活在新幾內亞與澳洲昆士蘭州北部的熱帶雨林和紅樹林。眼鏡狐蝠全身覆蓋著黑色的皮毛,脖子、頭皮和眼睛周圍則呈黃白色,看起來就像戴著眼鏡一樣。牠們有著巨大的黑翼、尖尖的耳朵和大大的圓眼睛。牠們的口鼻部偏長,末端是扁扁的鼻子。牠們的平均體長為 22 公分到 25 公分,翼展最長可達 80 公分,體重介於 500 公克到 1000 公克。
Setonix brachyurus
短尾矮袋鼠 (Setonix brachyurus) 是一種小型袋鼠,棲息於羅特尼斯島、禿頭島與澳洲西南沿岸的沼澤、灌木叢和森林。牠的毛皮是黃褐色的,後腿大而有力,前腿小而敏捷,尾巴細細的。牠有著圓圓的耳朵和臉龐,臉上帶著特有的「微笑」表情。短尾矮袋鼠的體長為 40 公分到 54 公分,尾長則為 25 公分到 30 公分。雄袋鼠的體型比雌袋鼠稍微大一點,體重介於 2.7 公斤到 5 公斤,雌袋鼠則為 1.5 公斤到 3.5 公斤。
Scarabeus sacer
神聖糞金龜是一種原生於地中海沿岸沙丘和沼澤的糞金龜,這表示在北非、歐洲和中東都可以發現牠們的蹤跡。神聖糞金龜的頭部有 6 個外緣齒,每隻前腳也各有 4 個齒突,這使得這種甲蟲的前端呈放射狀的弧形。神聖糞金龜的體長為 10 至 25 毫米,具有閃亮的黑色甲殼。
Varanus komodoensis
科莫多巨蜥 (Varanus komodoensis) 是栖息于印度尼西亚的科莫多岛、林卡岛、弗洛勒斯岛和吉利莫坦岛的大型爬行类动物。它们外表呈深绿褐色,四肢粗壮,还有一张大嘴巴、健壮的长尾巴,以及分叉的黄色舌头。雄性科莫多巨蜥平均体长达到 259 厘米,体重多在 79 到 91 公斤,雌性体型较小,平均体长为 229 厘米,体重在 68 到 73 公斤之间。
Scolopendra gigantea
秘鲁巨人蜈蚣 (Scolopendra gigantea) 是巨大骇人的掠食性节肢动物,原生于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森林。它们具有捕捉与毒杀许多动物的能力,并且懂得根据猎物不同而使用不同的捕捉技巧。秘鲁巨人蜈蚣可长达 30 厘米,并有多种颜色,一般为红色、黄色、棕色或黑色,它们的脚为黄色,躯体上有深色条纹。
Macropus rufus
紅大袋鼠 (Marcropus rufus) 又名紅袋鼠,是一種大型有袋哺乳類動物,廣泛分布在澳洲大陸,僅較少棲息於沿岸地帶及雨林中。紅大袋鼠有著粗壯的直角形後肢,細小的前肢,像兔耳一樣的大耳朵,臉部修長,口鼻鈍平。紅大袋鼠是有兩性差異的物種,雄性與雌性外觀不同。雄性的體型明顯較大,身高約在 1.3 至 1.6 公尺之間,還有一條 1.3 公尺的尾巴,體重在 55 到 90 公斤之間。雌性體型較小,身高約在 0.85 至 1.05 公尺之間,體重在 18 至 40 公斤之間。雄性有著紅色的毛髮,腹部為淺色,下肢、胸部和上肢肌肉紮實,雌性則有著灰色的毛髮,肌肉較不發達。
Potamochoerus porcus
紅河豬 (Potamochoerus porcus) 原生於西非和中非的河流、湖泊和沼澤,是小型的豬科動物。牠們的身體上覆蓋著鮮豔的紅色毛皮,有黑色的臉部、腿部、尾巴和耳朵。耳朵上帶有長長的黑白色簇毛,背部有一條細細的白色毛髮,臉部和耳朵周圍有粗糙的白色毛皮。紅河豬是雌雄異型,雄性一般要比雌性體性大且體重較重,具有較寬的頭骨,上頭有突出的骨骼,並且臉上有長長的鬍鬚。紅河豬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100 公分至 150 公分,肩高為 50 公分至 80 公分,體重為 45 公斤至 115 公斤。
Agalychnis callidryas
紅眼樹蛙 (Agalychnis callidryas) 是一種樹棲性兩棲動物,生活在中美洲熱帶雨林地區。雌蛙的體型比雄蛙大,但無論雌雄都有相同特徵。顧名思義,紅眼樹蛙有著一雙鮮紅的眼睛,瞳孔為黑色,背部和四肢上部呈亮綠色,所以如果紅眼樹蛙蜷曲身體並閉上眼睛,牠們就能偽裝成周遭樹葉融入環境。紅眼樹蛙體側和四肢內側呈藍色,黃色條紋分布其中,並有著橙色腳趾和白色的下腹部。
Notamacropus rufogriseus
紅頸袋鼠 (Notamacropus rufogriseus) 是原生於澳洲東部與塔斯馬尼亞的中型有袋目動物。身為袋鼠科的成員,牠們同樣擁有代表性的健壯後腿與粗尾巴、相對較短小的前臂、大大的耳朵和鈍平的口鼻部。紅頸袋鼠的毛色為灰色帶一點紅棕色,且腹部顏色較淺。牠們的耳尖、鼻子周圍和腳上的毛是黑色的。此物種存在雌雄異型,雄性的體型比雌性大。雄性紅頸袋鼠站立時高度介於 76 至 93 公分之間,尾巴長約 69 至 88 公分,體重介於 15 至 26.8公斤之間。雌性為 66 至 80 公分高,尾巴有 62 至 78 公分長,體重為 11 至 15.5 公斤。
Cervus elaphus
紅鹿 (Cervus elaphus) 是廣泛分布在歐亞與北非部分地區溫帶草原、林地與灌木林的有蹄類動物。紅鹿有紅棕色毛皮,腹部的顏色較淺;牠們有又大又尖的耳朵、大大的眼睛與長長的嘴巴。本物種是雌雄異型:雄性體型比雌性大,且長有多叉的寬闊鹿角。紅鹿有多個亞種,體型會依地區與環境條件而不同。雄性紅鹿可以長到 1.7 公尺至 2.5 公尺長,肩高 1.07 公尺至 1.37 公尺。雌性紅鹿身長可達 1.6 公尺至 2.1 公尺,肩高 0.95 公尺至 1.22 公尺。雄鹿比雌鹿重,分別為 90 公斤至 240 公斤與 60 公斤至 170 公斤。
Equus africanus somaliensis
索馬利野驢 (Equus africanus somaliensis) 是非洲野驢的亞種,屬於馬科物種,棲息於索馬利亞、吉布地、蘇丹、衣索比亞與厄利垂亞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牠有灰色皮毛、淺色腹部,以及帶著黑色細條紋的白腿。牠身上硬挺鬃毛的尖端是黑的,耳朵有黑邊,尾巴也有黑色末梢。牠的口鼻部較白,但嘴巴和鼻子周圍也可能呈灰黑色。雄驢和雌驢差異不大:一般的肩高都介於 1.20 公尺到 1.45 公尺,體長為 2 公尺到 2.40 公尺,體重為 225 公斤到 335 公斤。
Tragelaphus erycerus
紫羚 (Tragelaphus eurycerus) 是一种行踪隐密、生活在中非森林地区的林栖羚羊。它们的毛皮呈棕红色,躯干上有白色直条纹,腿部内侧颜色较浅,还有巨大的耳朵,眼睛下方则有黄色 V 型印记。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一对巨大的螺旋状垂直犄角。雄性和雌性的体型相似,肩高都约为 1.1 至 1.3 米,体长介于 2.15 至 3.15 米之间,不过雄性比雌性重很多,雄性平均重达 310 公斤,雌性的平均体重则为 190 公斤。
Boa constrictor
红尾蚺是原生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大型蛇种,分布广泛,其下又可分为 9 个亚种,全都能够适应大多数的环境,但主要集中于雨林、沿岸和半干燥气候地带。红尾蚺的体色和花纹各有不同,典型的外观是由浅棕、深棕和黑色的鳞片组成遍及全身的菱形花纹。此种蛇为两性异形,雌雄样貌不同。雄蛇平均 1.8 至 2.4 米长,在泄殖腔附近长有交配用的骨盆刺。雌蛇体型较大,平均 2.1 米 至 3 米长,骨盆刺比雄蛇的略小。
Oophaga lehmanni
红带箭毒蛙 (Oophaga lehmanni) 是哥伦比亚安奇卡亚河谷雨林的特有两栖物种,全世界只能在这里看到。这种蛙类喜欢住在枯枝落叶层,偶尔也会在低矮的树丛出没。它们的背部、头部和腿部上有深棕色至黑色的横宽带,其中穿插可能为红色、黄色或橙色的鲜艳色带。成蛙的平均身长为 31 至 36 毫米。
Heterometrus swammerdami titanicus
红爪雨林蝎 (Heterometrus swammerdami titanicus) 是生活在印度和斯里兰卡热带雨林的一种大型蛛形纲动物。这种体型粗壮的黑色蝎子长有厚实的几丁质外壳和硕大的螯爪,有些个体的角质层上还会泛着蓝色或绿色的光泽。红爪雨林蝎的螯爪能捕捉并击垮猎物,但它们的毒性相对较弱,这很可能是因为比起使用螫刺攻击,它们更仰赖螯爪的威力。
Varecia rubra
红领狐猴 (Varecia rubra) 是一种被列为极危物种的灵长类动物,原生于马达加斯加的北马索亚拉雨林。红领狐猴有黄色的眼睛和黑色的尖脸,脸部围绕着特殊的红色环状毛;它们的身体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红色毛皮,尾巴和手脚呈黑色,头顶上还有一个白色斑块。
Iguana iguana
绿鬣蜥 (Iguana iguana) 是分布于中美洲、南美洲北部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大型蜥蜴。它们有长长的尾巴,锯齿状的肉冠从头部一路延伸至背脊,并有健壮的四肢和细长的趾爪。有些个体的身体和尾巴长有条纹。
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
网纹长颈鹿 (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 又称为索马里长颈鹿,是生活在肯尼亚、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莽原和疏林地带的长颈鹿亚种。网纹长颈鹿与其他亚种的不同之处,在于毛皮上由白色交错纹路划分出的大面积多边形斑块,斑块多为棕褐色至红色。雄性和雌性网纹长颈鹿都非常高大,但雄性比雌性高得多,而且雄性头上有发育良好的骨质角,雌性的角则较小且细。长颈鹿以其长颈闻名,长颈使它们能吃到其他动物碰不着的树叶。
Vicugna pacos
羊駝 (Vicugna pacos) 是一種小型馴養駱駝科動物,原生於秘魯、玻利維亞和智利。南美洲原住民在數千年前就將其馴養,並利用羊駝毛製作服裝。羊駝有細長的脖子和修長的腿。除了臉部之外,羊駝全身都覆蓋著厚厚的羊駝毛,有時看起來就像頂著「設計髮型」。羊駝毛可能是白色、紅色、棕色或黑色的任何色調。整體顏色可能是純色或有花斑。雄性和雌性羊駝外觀相似,肩高為 80 公分到 100 公分,體重介於 48 公斤至 90 公斤。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美國短吻鱷是棲息於美國南部及墨西哥之河流、沼澤和濕地中的大型鱷目動物。美國短吻鱷的顏色可為深綠色、棕色或灰色。牠們有寬廣的圓形頭部,有一張大嘴和許多牙齒,部分牙齒會向外突出而可見。美國短吻鱷的身體很寬,背部有數條突起的鱗脊。牠們的腿橫向伸出,移動時貼近地面,但奔跑時會將身體抬離地面。雄性美國短吻鱷體長 3.4 至 4.6 公尺,體重 200 至 626 公斤。雌性體長 2.6 至 3.0 公尺,體重 30 至 200 公斤。美國短吻鱷一生都會持續成長,因此體型能達到非常大的尺寸。
Lithobates catesbeianus
美洲牛蛙是一種棲息於美國和加拿大沼澤、池塘及湖泊中的大型兩棲類動物,根據環境不同,背部有可能是深綠色、淡綠色或淡棕色,腹部顏色較淺。其背部可能會有深色斑點,腿部會有帶狀圖案,但有些牛蛙變種身上沒有任何花紋。美洲牛蛙有明顯兩性差異,雌性的體型比雄性大,雄性有獨特的黃色喉嚨,頭部兩側有較大的鼓室 (卵狀聽覺腺體)。美洲牛蛙體長介於 90 至 152 公釐之間,體重為 300 至 500 公克。
Puma concolor
美洲獅是棲息在加拿大、美國、墨西哥及南美洲各地森林、山區、草原、沙漠和灌木叢中的大型貓科動物。美洲獅也常被稱為美洲金貓和山獅。美洲獅有沙色毛皮、粗壯的腿和尾巴、寬大的頭部、圓形的耳朵、白色的口鼻部和眼部的黑色淚痕。雄性美洲獅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120 至 200 公分,肩高 60 至 90 公分,尾長 63 至 95 公分,體重 53 至 100 公斤。雌性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90 至 180 公分,體重 29 至 64 公斤,肩高與尾長與雄性相仿。
Panthera onca
美洲豹 (Panthera onca) 是一種棲息在南美洲、中美洲和墨西哥的大型貓科動物,也有少數個體出現於美國南部。牠們可以在多種環境中存活,但偏好出沒在沼澤和河邊的茂密森林中。牠們和其他大型貓科相比體格較為結實,平均可達 56 至 96 公斤重,身長 112 至 185 公分。牠們長有黃色至橙色的體毛和黑色的花形斑點,腹部則為白色。
Bison bison bison
美洲平原野牛 (Bison bison bison) 是原生于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型有蹄类动物。美洲野牛的特色是其巨大的头部、肩峰和身体前半部都覆盖着蓬乱的毛皮。它们身体后半部的肌肉相对较少,毛皮也较稀疏。雄性和雌性都有长角,体型也相似,只是雄性具有较多肌肉因而体重较重。
Budorcas taxicolor
羚牛 (Budorcas taxicolor) 是一種大型羊亞科動物,生活在西藏、不丹、北印度、緬甸和中國的山區。羚牛具備牛一般的粗短身形,全身由蓬亂毛皮覆蓋。羚牛一共有四個亞種,各具有不同的毛色和體型。羚牛的腿部顏色通常較深,有些會到接近全黑,而身體的整體色澤則從具大理石花紋的棕黑色、灰黃色,乃至金黃色都有。雄性體型通常較雌性大,但兩性都有角,最長可達 64 公分。雄性羚牛身長 1.6 公尺至 2.2 公尺,肩高 97 公分至 140 公分,體重介於 300 公斤到 350 公斤之間。雌性身長 1.6 公尺至 1.95 公尺,肩高 95 公分至 125 公分,體重介於 240 公斤至 280 公斤之間。
Capra ibex
羱羊 (Capra Ibex) 是原生於義大利、法國、德國、瑞士、奧地利與斯洛維尼亞等地之阿爾卑斯山區的巨型山羊。其厚實的毛皮全身均為棕色,腹部顏色較淺而腿部與尾巴顏色較深。羱羊長有向身後彎曲的多脊大角。雄性的體型較雌性大,體重也較重。角約 69 至 98 公分,身長 1.49 至 1.71 公尺,高 0.9 至 1.05 公尺,重 80 公斤至 100 公斤。雌羱羊角約 18 至 35 公分,身長 1.21 至 1.41 公尺,高 0.73 至 0.84 公尺,體重僅介於 17 至 32 公斤之間。
Vulpes zerda
耳廓狐是一種棲息在撒哈拉沙漠的小型犬科動物,牠們背部、頭部和尾巴的毛皮為黃棕色,腿部、腹部和臉部的毛則是白色。耳廓狐最顯眼的特徵是那對又大又尖的耳朵。耳廓狐的體型非常小,肩高為 18 至 22 公分,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34 至 40 公分。牠們的尾巴最長可達 25 公分,耳長則為 9 至 10 公分。其體重介於 0.8 至 1.9 公斤之間。雄性的體型比雌性稍大。耳廓狐未被列為瀕危物種,雖然牠們的族群數量不明,但普遍認為不在少數。
Nanger dama
蒼羚 (Nanger dama) 是一種棲息於撒哈拉沙漠和撒赫爾的有蹄類動物。牠的腹部、腿部、後半身和臉部長著白色短毛,背部、肩膀和頸部則有紅棕色的毛皮。蒼羚的頭上長著一對凸出的大耳朵和兩支黑色的彎角。雄羚和雌羚都有這種犄角,但雌羚的雙角要短得多。雄羚的犄角長度為 25 公分到 35 公分,雌羚的平均長度則大約只有一半。蒼羚的肩高為 95 公分到 105 公分,身長為 140 公分到 168 公分,雌羚的體型稍微小一點。雄羚的體重為 35 公斤到 75 公斤,雌羚則輕得多,體重為 35 公斤到 40 公斤。
Pavo cristatus
蓝孔雀 (Pavo cristatus) 就是俗称的孔雀,它们是原生于南亚的大型鸟类,但人类已将它们引进世界各地。雄孔雀以亮丽的艳蓝色羽毛和特大的装饰尾羽闻名,它们会将尾羽展开,展示尾羽的大小和有眼状斑点特征的独特羽毛。这样的行为既可以讨雌鸟欢心,也能恫吓其他雄鸟。雌孔雀的外观极为不同,有着棕色的羽毛,脖子背后有一点蓝色,并且没有尾羽。然而不论雄雌,蓝孔雀的头上都有羽毛头冠。
Centrochelys sulcata
蘇卡達象龜 (Centrochelys sulcata) 又被稱為非洲盾臂龜,是非洲大陸上體型最大的陸龜,也是全世界體型第三大的陸龜。牠們棲息在撒赫爾和撒哈拉地區的半乾旱莽原與灌木地。其橢圓形的甲殼介於棕色和米色之間,盾片的顏色越往邊緣越深,且上有生長輪。在外觀上,雄龜和雌龜很相似,只有腹甲上的盾片略有不同,不過雄龜有機會長得比雌龜更大。平均而言,雄性蘇卡達象龜的背甲直線長度最長可達 86 公分,體重可達 80 公斤,雌龜的背甲直線長度平均為 58 公分,體重在 30 到 50 公斤之間。
Gallus domesticus
蘇賽克斯雞是家雞 (Gallus domesticus) 的品種之一。此品種的原生地在英格蘭東南海岸的蘇賽克斯地區,因而得名。蘇賽克斯雞的體型中等,身體結實,背部寬闊。頸羽和尾羽比身上其他部位顏色更深 (通常是黑色),身體的羽毛可能為白色、灰色、棕色、紅色或褐色。頭頂有雞冠,喙下方有肉垂。蘇賽克斯雞雌雄異型,公雞比母雞雞冠更大、肉垂更長而且尾羽更長,體型也更大更重。公蘇賽克斯雞高約 50 公分,平均體重 4.3 公斤,母蘇賽克斯雞則高約 38 公分,平均體重 3.3 公斤。
Sarcophilus harrisii
袋獾 (Sarcophilus harrisii) 別名塔斯馬尼亞惡魔,是一種大型的肉食性有袋目動物,原生於塔斯馬尼亞的叢林地和森林。牠們也已被重新引進澳洲的新南威爾斯州。袋獾具有強健的體格,包含粗壯的雙腿和厚實的尾巴。牠們有著尖尖的口鼻部、小眼睛,以及無毛覆蓋的圓耳朵。袋獾的毛皮是黑色的,尾巴和口鼻部的毛皮呈紅棕色,胸肩處有新月狀的斑紋。此物種的兩性差異明顯,雄性的體型和體重都大於雌性。雄袋獾的體長為 62 公分到 71 公分,體重介於 5.5 公斤到 12 公斤。雌袋獾的體長較短,介於 52 公分到 57 公分,體重為 4.1 公斤到 8.1 公斤。兩性的肩高大約都落在 20 公分到 30 公分之間,尾長約為 25 公分。
Bradypus variegatus
褐喉樹懶 (Bradypus variegatus) 是生活在中美洲和南美洲雨林中的樹棲哺乳類動物。毛色是灰白色到棕色,有著瘦長的四肢,手臂比腿長,並有退化的短尾巴。手腳上有三個長爪,不過前爪明顯較長。褐喉樹懶有圓圓的頭,耳朵不明顯,雙眼到頭的側邊有深棕色的紋路。雄性和雌性看起來大致一樣,唯一的區別是雄性背上有明顯的花紋。牠們身長平均 60 公分,體重為 3.5 公斤至 5.2 公斤。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西部低地大猩猩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原生于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共和国与尼日尔南部,在雨林、沼泽森林和废弃农地生活与觅食。它们有黑色的皮肤、向前直视的深色眼睛、突出的眉脊、巨大的鼻孔,以及除了脸部、耳朵、手和脚以外覆盖全身的粗糙毛发。雄性猩猩体型比雌性猩猩大,而且雄性猩猩成年后背上的毛发会变成灰色,因此被称为“银背”。大猩猩会组成小型群体生活,由一只银背带领雌性猩猩、年轻雄性猩猩和幼猩猩。
Crotalus atrox
西部菱斑响尾蛇 (Crotalus atrox) 是一种原生于美国和墨西哥沙漠、草原及灌木丛地带的毒蛇,因其背上由灰色及褐色鳞片形成的花纹得名。它们平均可长到 1.2 米长,有些品种甚至可达 2.1 米长。雄蛇的体型比雌蛇大。这种蛇相当危险,一旦感觉受到威胁便会发动攻击。
Panthera leo
虽然当前估计非洲有 20,000 头野生狮子,但西非狮 (Panthera leo leo) 的数量却远少于此。西非狮在全非洲大陆当前只剩下 250 头,是世界上保育状态最危急的狮子,当前被列为“极危”状态。
Pan troglodytes verus
西非黑猩猩 (Pan troglodytes verus) 是黑猩猩的亚种,原生于几内亚、利比里亚、塞内加尔、塞拉利昂和科特迪瓦的森林。它们和倭黑猩猩同样是与人类最相近的近缘种,有 98% 以上的 DNA 与我们相同。
Cerastes cerastes
角蝰 (Cerastes cerastes) 是一種毒蛇,原生於北非和中東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也被稱為沙漠角蝰。角蝰的身體呈沙色,腹部顏色通常較淺,鱗片上有時會有些許深棕色的花紋,可充當保護色。牠的頭部較大且呈三角形,最顯眼的特徵是雙眼上方的尖角,角蝰之名也由此而來。雄角蝰和雌角蝰差異不大,只是雌角蝰的體型通常會稍微大一點。牠們的身長在 30 公分到 60 公分之間不等。
Cuon alpinus alpinus
東亞豺棲息於印度、尼泊爾、中國、孟加拉、緬甸和泰國的森林、草原與苔原,牠們是豺的所有亞種中體型最大的。東亞豺有紅色的皮毛、白色的下腹和細長的口鼻部。其皮毛會隨夏季和冬季而產生變化,冬季時皮毛較厚、顏色也更為鮮紅。豺的頭部加身體長 88 至 113 公分,尾巴長 41 至 50 公分,肩高 45 至 55 公分。雄性與雌性的體型相似,不過雄性比雌性重上許多,雄豺體重介於 15 至 20 公斤之間,雌豺則介於 10 至 13 公斤之間。
Vulpes vulpes
赤狐 (Vulpes vulpes) 是體型中等的犬科動物,分布於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各地,在北非的某些區域也能看到牠們的蹤跡。赤狐的身上有厚厚的紅色毛皮,毛色可能會夾雜褐色或黑色,腹部則是白色的。牠們的長尾巴毛茸茸的,腿部是具代表性的黑色。雄性的總長介於 96 至 115 公分,其中尾巴佔了 32 至 38 公分。牠們站立時的肩高介於 35 至 50 公分,體重介於 4.3 至 7.6 公斤。雌性的體型較小、重量較輕,總長介於 91 至 110 公分,其中尾巴佔了 30 至 36 公分;站立時肩高介於 33 至 47 公分,體重介於 3.4 至 6.1 公斤。
Testudo hermanni
赫曼陸龜 (Testudo hermanni) 是一種小型陸龜,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的森林中。其甲殼黃黑相間,紋路依亞種和個體而有所不同。東部亞種的體型比西部亞種大得多,最長可達 28 公分,而西部亞種只有 18 公分長。這個物種的雌性體型通常比雄性大。赫曼陸龜的體重依體型不同可能介於 2 公斤到 4 公斤之間。
Antidorcas marsupialis
跳羚 (Antidorcas marsupialis) 是原生于非洲南部莽原的小型羚羊。它们有状似七弦琴的黑色长角、有着深褐色斑块的棕褐色毛皮、白色的腹部和脸部,以及从眼睛延伸到口鼻部的深褐色泪纹。雄性和雌性跳羚的体型相似且都有长角,但雄性较为强壮。
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遠東豹 (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是可在俄羅斯遠東地區和中國之間的溫帶森林發現的豹亞種。此物種已適應這個地區溫暖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這種大貓體格健壯結實、尾巴粗,寬大的臉部上有又小又圓的耳朵。遠東豹有厚重的皮毛,底色從棕褐色到橘色都有,腹部呈白色。牠們的身上有黑色環紋,在靠近腿部和身體下側的地方,這些環紋會漸漸轉變為實心的黑色斑點。遠東豹肩高 60 公分至 78 公分,身長 100 公分至 136 公分,尾巴長度則為 82 公分至 90 公分。雌性通常比雄性嬌小。雄性體重介於 32 公斤至 48 公斤之間,雌性較輕,體重介於 25 公斤至 42 公斤之間。
Sus scrofa
野豬 (Sus scrofa) 又稱山豬,是一種原生於歐亞大陸溫帶地區、地中海北非、亞洲沙漠和灌木叢地,以及東南亞熱帶雨林和草原的豬。野豬也已被輸入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由於野豬的廣泛分布及其適應性,目前已辨別出 16 個亞種,且外觀差異極大,最大型的野豬居住在中歐和東歐。野豬的毛皮是由深棕色的粗硬毛髮組成,雄性脖子上會形成一圈鬃毛。野豬的頭部相當大,可達其體長的三分之一,再加上其強大的頸部肌肉,使得牠們非常擅長挖掘,連冰凍的土地也能挖。本物種是雌雄異型,雄豬體型和體重皆大於雌豬。雄豬肩高可達 85 公分至 100 公分、體長 1.45 公尺至 1.75 公尺、體重 75 公斤至 130 公斤。雌豬肩高則為 75 公分至 90 公分、體長 1.3 公尺至 1.57 公尺、體重 60 公斤至 90 公斤。
Phyllobates terribilis
金色箭毒蛙 (Phyllobates terribilis) 是生长于哥伦比亚太平洋沿岸雨林的特有种箭毒蛙。虽说是“金色”,但其实它们多呈薄荷绿、黄色和橙色。这种蛙类平均身长约 50 至 55 毫米,带有剧毒的表皮是它们防范掠食者的防御机制,明亮的体色则是对任何潜在威胁者的警告。它们住在枯枝落叶层,不像其他蛙类一样需要傍水而居,但仍需要将卵带到有水的地方。
Paleosuchus palpebrosus
鈍吻古鱷是棲息於南美洲北部森林河流與沼澤地區的小型鱷目動物。此物種的外觀會隨著發育成熟而有所變化。鈍吻古鱷有著突出的棕色大眼 (有時為黃色)。雄性平均身長為 1.3 至 1.5 公尺,雌性平均身長則為 1.15 公尺。體重通常為 6 至 7 公斤。
Malaclemys terrapin terrapin
鑽紋龜是原生於美國東部及南部半鹹水和海岸沼澤地區的小型海龜,龜殼上含有深淺色同心環的「鑽石形」相連花紋是其主要特徵。然而其個體間的花紋和色澤有著相當大的差異。雄鑽紋龜的龜殼平均長約 13 公分,雌龜龜殼則平均長 17 公分。
Nasalis larvatus larvatus
長鼻猴是棲息在婆羅洲 (印尼、馬來西亞與汶萊) 雨林、紅樹林和沼澤森林的靈長類動物。牠們背上與頭頂的毛色為深橘色,胸腹與上臂為淺橘色,而下半身、雙腳與前臂為灰色。雄性擁有會垂至嘴唇位置的獨特長鼻。雌性沒有這麼明顯的長鼻子,但以靈長類來說牠們的鼻子仍十分突出。雄性與雌性長鼻猴的體型有所差異,雄性平均約 66 至 76 公分高,重約 16 至 22.5 公斤;而雌性約 53 至 62 公分高,重 7 至 12 公斤。
Papio hamadryas
阿拉伯狒狒 (Papio hamadryas) 是一個狒狒物種,這種主要為陸生的大型靈長類動物原生於非洲之角的衣索比亞、吉布地和索馬利亞,還有阿拉伯半島的葉門。阿拉伯狒狒在體型與外觀上都展現出極端的兩性異形。雌性與雄性身上都覆蓋著蓬亂的毛皮,只是雌狒狒為棕色,而雄狒狒為銀白色。此外,雄狒狒脖子周圍有濃密的鬃毛,臉頰周圍也有一圈毛髮。牠們有著像狗一般的口鼻部,紅棕色的臉上沒有毛髮。其臀部有著明顯的坐骨胼胝,這種皮膚角質化後形成的硬墊使牠們能舒服地坐在樹枝和其他粗糙表面上。雄性阿拉伯狒狒體型約為雌性的兩倍大,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70 到 95 公分,尾長 42 到 60 公分,體重介於 15 至 30 公斤之間。雌性體長則為 50 至 65 公分,尾長 37 到 41 公分,體重則僅介於 10 到 15 公斤之間。
Panthera uncia
雪豹 (Panthera uncia) 的特征是灰白色的毛皮和身上的黑色环纹,脸上还有黑色斑点。它们生活在尼泊尔、西藏、印度北部、西伯利亚南部、巴基斯坦、不丹和蒙古的山区。雪豹的毛皮非常厚且绝缘效果佳,能让它们自在地生活于 -25ºC 的零下酷寒中。雪豹主要以山羊和绵羊为食,但也会猎捕鸟类和鼠类。
Neofelis nebulosa
雲豹是一種分布於東南亞森林與草原的中型樹棲貓科動物。牠們有黃灰色的皮毛,上頭帶有大塊的黑色網狀環型圖案,其頭、腳和尾巴都覆有黑色的斑點及條紋。雲豹的身長介於 69 至 108 公分之間,尾巴則有 61 至 91 公分長,雄性的體型較雌性大。雲豹的體重介於 11 至 23 公斤之間。
Okapia johnstoni
霍加狓 (Okapia johnstoni) 是一种行踪隐密的物种,原生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密林内。它们的外观相当独特,有着灰白色的脸、包覆躯干的深棕色毛皮,腿和后半身还有亮白色的条纹。不同性别的霍加狓外观略有不同,雄鹿长有小小的角,而雌鹿头上的相同部位则是一小撮毛。雄鹿与雌鹿都差不多 1.4 到 1.6 米高、体长 2.4 到 2.6 米。
Achatina achatina
非洲大蜗牛 (Achatina achatina) 是生活于西非森林地区的大型腹足类动物,主要集中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和尼日利亚。它们的身体呈灰色,背上则有黄色、橙色或棕色的黑条纹圆锥状外壳,它们的英文名“Giant tiger land snail”就是因这种独特的花纹而来。非洲大蜗牛雌雄同体,同时具有雄性和雌性的生殖器,因此没有明显的雌雄之分。不过,尚未成熟的个体通常还没长出生殖器,因此也可视为“雄性”。
Conraua goliath
非洲巨蛙 (Conraua goliath) 是生长于非洲喀麦隆和赤道几内亚雨林地区的超大型蛙类,尤其会出没在湍急的河流中。它们的体色从绿色到深棕色都有,腹部的颜色较淡,长有大大的黄色眼睛,外皮有时候有突起的小疙瘩。雄蛙的体型比雌蛙大,体重介于 0.6 至 3 公斤之间,身长约 17 至 30 厘米。非洲巨蛙因为被人类作为食物、狩猎战利品和宠物而遭过度猎捕,当前被列为濒危物种。
Syncerus caffer caffer
非洲水牛 (Syncerus caffer caffer) 生活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是非洲野生牛科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它们的体长通常介于 1.7 到 3.4 米之间,高 1.0 到 1.7 米,特色是头上宽大弯曲的角,它们的角会在额头中心聚拢形成帅气的凸起。牛群中的领头雄性通常拥有最大的角。
Loxodonta africana
非洲象 (Loxodonta africana) 原生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莽原、森林和山区,是一种体型庞大结实的哺乳类动物,具有灰色外皮和它们特有的长鼻子,鼻子可用来发声、饮水及抓取食物。雄性和雌性非洲象均有长牙,并且都以其智慧和牢固的社交连结闻名,尤其是母亲与孩子间的连结。雌性象群的连结是一辈子的,即使象群分裂,雌性非洲象也会记得家族中的成员,并与日后可能遇到的成员进行交流。
Panthera pardus pardus
非洲豹 (Panthera pardus pardus) 是豹的指名亞種,原生於非洲中南部。牠們有著修長的體型和形狀優雅的頭部,毛皮底色從黃色到深金色皆有。身上覆蓋著小而密集的環紋,這些環紋在靠近下半身、臉部和尾巴尖端的部分會逐漸轉變成黑色斑點。其腹部與腿部內側則為白色。非洲豹為兩性異形,雄豹的體型比雌豹更大,體重也更重。雄豹的肩高為 60 到 70 公分,體長 1.52 至 1.83 公尺,尾巴長度約 66 公分,體重落在 58 到 96 公斤之間。雌豹的肩高則為 55 到 65 公分,體長 1.39 至 1.67 公尺,尾巴長度約 60 公分,體重落在 24 到 37.5 公斤之間。
Lycaon pictus
非洲野犬 (Lycaon pictus) 又名非洲猎犬或杂色狼。它们遍布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在非洲大陆上有许多不同的族群,共有五个亚种。与其他犬类相比,非洲野犬身材较为瘦高,具有又圆又大的耳朵和鲜明的毛色。一般来说,它们的毛皮黄黑参差,腿部、胸部和尾巴则有白色斑点,但不同亚种也有不同的毛色。有些非洲野犬身上可能也有斑点状花纹。
Pecari tajacu
領西貒 (Pecari tajacu) 是一種外型似豬的哺乳類動物,已適應在一系列不同的環境中生活。其原生分布範圍橫跨北美洲、中美洲和南美洲的雨林、林地、半沙漠地區和草原地區。領西貒身上覆有粗糙的灰色毛髮,頸部和背脊周圍的毛髮稍長。牠們因頸部那圈顏色較淺的毛髮而得名「領」西貒。牠們有像豬一樣的圓鼻子、短而直的獠牙和小而圓的耳朵。領西貒沒有呈現出雌雄異型,也就是說牠們的雄性和雌性外觀相似,體型也差不多。領西貒肩高 30 公分至 50 公分,身長 84 公分至 106 公分,體重介於 15 公斤至 42 公斤之間。
Helarctos malayanus
馬來熊是生活在東南亞熱帶雨林中的一種小型熊類。牠們有深褐色至黑色的毛皮,臉部和口鼻部呈黃褐色,上胸部則有獨特的橘色新月狀斑紋。馬來熊有寬大的頭部、方方長長的口鼻部以及小巧的圓形耳朵。雄性和雌性的外觀相似,但雄性的體型比雌性大 10% 至 20%。牠們的體長介於 120 至 150 公分之間,體重則介於 27 至 65 公斤之間。
Phyllium giganteum
馬來西亞巨人葉䗛是生活在馬來西亞西部熱帶雨林中的一種巨型昆蟲。此物種具有非凡的偽裝能力。從名字就能知道,這種昆蟲已演化出能和其棲息的樹木葉子融為一體的外型。馬來西亞巨人葉䗛雌蟲長 12 公分,外型寬大扁長,翅膀退化,無法飛行。雄蟲長約 9 公分,並且纖細許多,具有可飛行的長型翅膀。
Tapirus indicus
馬來貘是原生於東南亞雨林的哺乳類動物。其頭部、肩膀、前腳與後腳為黑色,身體中段和背部為白色。馬來貘體格壯碩,擁有具抓握能力的獨特長鼻。牠們身長約 1.8 至 2.5 公尺,體重約 250 至 540 公斤。雌性的體型通常比雄性略大,體重也比雄性重約 10% 至 20%。
Cryptoprocta ferox
馬島獴 (Cryptoprocta ferox) 是可見於馬達加斯加島森林的大型哺乳類動物,在島上的肉食性動物食蟻狸科之中是體型最大的。馬島獴大多是樹棲動物,具有長而纖細如貓一般的體型,尾巴幾乎與身體一樣長,毛皮呈現均勻的棕褐色。馬島獴有圓耳、圓鼻和跟貓一樣的黃色眼睛。雌雄沒有區別,體長在 61 公分到 80 公分之間,還有長 60 公分到 75 公分的尾巴。馬島獴的體重在 5 公斤到 9 公斤之間。
Rangifer tarandus
馴鹿 (Rangifer tarandus) 是生活在北極和副北極帶的有蹄類動物,常見於加拿大、美國阿拉斯加州、俄羅斯、挪威、芬蘭和格陵蘭。馴鹿的外觀會根據原生地與季節而改變,但毛色大多為棕色和白色,臉部下半與口鼻呈白色,口鼻通常顏色較深。馴鹿還有很大的鹿角,角上許多分岔尖端密生棕色茸毛。雄性身長 1.8 至 2.1 公尺,體重 159 至 182 公斤。雌性身長約 1.6 至 2.05 公尺,體重介於 80 至 120 公斤之間。
Alces alces
許多駝鹿的亞種都原產自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美國和加拿大。牠們棲息在北方的落葉林地,主食為樹木和木本植物的嫩芽。駝鹿是具有厚重棕色毛皮和顯著頸部肉峰的巨型鹿類,有著獨特的鼻部。阿拉斯加駝鹿是體型最大的亞種,雄性體型極大,肩高介於 1.7 至 2.3 公尺之間,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2.4 至 3.1 公尺,體重為 380 至 700 公斤。成年雄性駝鹿具有大型掌狀鹿角,上面根據時節可能會有茸毛覆蓋。阿拉斯加駝鹿的鹿角約 1.4 至 1.8 公尺寬。雌性駝鹿的體型相仿,但體重要少得多,通常介於 200 至 490 公斤之間,且沒有鹿角。
Bos taurus
高地牛是來自蘇格蘭的黃牛 (Bos taurus) 品種。名稱中的「高地」指的就是這個品種的原生地:蘇格蘭高地。高地牛最出名的特色就是身上獨特的長毛,牠們的毛皮由內外兩層組成,外層是長長的波浪卷保護鬃毛,負責抵禦風雨,內層則是用來保暖的柔軟底毛。高地牛的毛皮大多呈現鏽紅色,但也有的是金毛、棕毛或黑毛。高地牛的前額有一片特別的「瀏海」,頭上長著兩根有稜角的長角。牠們是一種體型較小的牛,雄牛身高 1.05 公尺至 1.2 公尺,體重 600 公斤至 850 公斤,而雌牛則更小一些,身高 0.9 公尺至 1.05 公尺,體重 400 公斤至 500 公斤。
Capra hircus
高山山羊是一種家山羊 (Capra hircus),原生於法國阿爾卑斯山,分布於法國、義大利和瑞士。高山山羊作為產乳品種培育,每隻動物的產乳量高,並且適應山地牧場的氣候條件。牠們身體粗壯,四肢和脖子又長又細。短被毛可能為純棕色、黑色、白色或灰色,帶有黑色或白色斑紋,或是所有基底色的花紋組合。頭小,耳朵又長又直,角微彎。雄性和雌性高山山羊都可能有彎曲的角和下巴下方的鬍鬚,不過雄性的角往往較大。高山山羊肩高 0.76 公尺到 0.95 公尺。雄性比雌性更高更重,體重為 77 公斤至 100 公斤,而雌性體重則在 61 公斤至 70 公斤之間。
Saiga tatarica
高鼻羚羊 (Saiga tatarica) 是一種牛科動物,棲息於蒙古、哈薩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和俄羅斯的乾草原與濕草原。牠的毛皮呈棕色,腹部呈淺色,有著大眼睛和圓耳朵。牠獨特的大鼻子有著能夠開闔的寬闊鼻孔,雄羚鼻孔較大。通常雄羚也比雌羚體型更大、體重更重,頭上頂著筆直、淺色、微微透光的雙角,角長介於 28 公分到 38 公分之間。雄羚的肩高為 67 公分至 81 公分,體長為 1.1 公尺至 1.4 公尺,體重介於 26 公斤至 69 公斤之間。雌羚的肩高為 61 公分至 74 公分,體長為 1 公尺至 1.28 公尺,體重為 26 公斤至 45 公斤。
Hystrix cristata
鬃毛豪豬 (Hystrix cristata) 是一種大型齧齒動物,出沒於非洲中部和北部以及義大利的半沙漠地區、莽原、山區。牠的鬃毛粗硬,顏色呈深褐色至黑色。最突出的特徵是牠的黑白尖刺,從脖子中部沿著整個背部與兩側分布至尾部。這些尖刺會在牠覺得受到威脅時豎起,而且相當銳利。鬃毛豪豬有著圓扁的口鼻、小眼睛和圓耳朵。牠的身體厚實,四肢短而粗壯。此物種沒有呈現出雌雄異型,很難區別雄性和雌性。牠們的身長介於 60 公分到 83 公分,體重介於 13 公斤 到 27 公斤。
Chrysocyon brachyurus
鬃狼 (Chrysocyon brachyurus) 棲息於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烏拉圭的樹林、草地和灌木叢,是一種犬科動物,以其頸部中央到肩胛骨的深色厚鬃毛得名。鬃狼四肢細長,整體外觀瘦長,身上覆蓋著紅色的蓬亂毛皮,腿上則有黑色的短毛。雄性和雌性鬃狼體型和外貌相似,肩高 73 公分至 95 公分、身長 95 公分至 115 公分、尾巴長 30 公分至 40 公分、體重介於 20 公斤至 29 公斤。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鴨嘴獸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是一種原生於澳洲東部和塔斯馬尼亞島溪流、池塘及河流的單孔目哺乳類動物。牠們有厚厚的棕色毛皮、寬大有蹼的爪足、又寬又扁的尾巴,以及獨具特色的扁平嘴喙。雄性鴨嘴獸體長 42 至 60 公分,體重 0.8 至 2.5 公斤,雌性體長則為 38 至 55 公分,體重 0.65 至 2 公斤。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鴯鶓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是世界上第二大不會飛的鳥類,僅次於鴕鳥。鴯鶓生活在澳洲的莽原和林地。鴯鶓有長而禿的脖子,可能帶有藍色調,從脖子中段開始有蓬鬆的棕色羽毛,以及灰色長腿和三趾大腳。鴯鶓有灰色的喙、橘色眼睛和頭頂的簇絨羽毛。雄性和雌性看起來很相似,儘管雌性鴯鶓通常比雄性更大更重。雄性鴯鶓身高 1.5 公尺至 1.8 公尺、身長 1.39 公尺至 1.57 公尺、體重 30 公斤至 55 公斤。雌性身高 1.6 公尺至 1.9 公尺、身長 1.5 公尺至 1.64 公尺、體重 35 公斤至 60 公斤。
Struthio camelus
鸵鸟 (Struthio camelus) 是世界上已知体型最大的鸟类。雄性鸵鸟身上的羽毛是黑色的,翅膀末端和尾部的羽毛则为白色,而雌性身上的羽毛是灰褐色的。雄性和雌性鸵鸟的头部、脖子及腿部皆介于粉红色到白色之间,其外观可能会因在非洲的原生地不同而有所差异。雄性鸵鸟平均身高为 2.1 至 2.8 米,雌性的体型较小,约为 1.7 至 2.0 米。
Babyrousa celebensis
北蘇拉威西鹿豚是一種原生於印尼蘇拉威西島和鄰近小島的豬。北蘇拉威西鹿豚身上大多沒有毛髮,皮膚呈灰色。雄性鹿豚有兩對向後彎曲至前額的獠牙。北蘇拉威西鹿豚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85 至110 公分、尾巴長 29 至 32 公分,肩高則為 58 至 66 公分。雄性鹿豚的體重可達 70 至 100 公斤,雌性鹿豚則落在 45 至 80 公斤之間。
Phoebis sennae
黃菲粉蝶 (Phoebis sennae) 是一種可在溫帶開闊地區例如北美、中美與南美洲草原、公園、花園、河道與海岸見到的蝴蝶。牠們黃色的翅膀上有棕色和/或黑色的圓點和邊線。雌性的體色通常沒有雄性鮮豔,並且在深色的翅膀邊緣具有黃點。黃菲粉蝶的翼展為 5.5 至 7.8 公分長。幼蟲通體鮮黃或鮮綠,兩側各有一條黃色的條紋與藍點。
Papilio machaon
黃鳳蝶 (Papilio machaon) 棲息在歐洲、亞洲和北美洲,可在溫帶地區、林地甚至是苔原發現其蹤跡。牠有淺黃色的翅膀,前翅上有灰黑色的圖案,後翅上有黑藍的強調色和紅色眼狀斑點。後翅上也有延伸的「尾巴」,因此牠們又稱為燕尾蝶。黃鳳蝶沒有表現出雌雄異型,體型和外觀相差無幾,且平均翼展危 6.5 至 8.6 公分。毛毛蟲體型豐滿,呈現淺綠色,且身體的每一節都有黑色和橙色的標記。
Eunectes notaeus
黄水蚺 (Eunectes notaeus) 是一种背上有黑褐色鞍状花纹、鳞片呈黄色的大型蚺蛇,主要生活于巴拉圭河流域的支流、沼泽和湿地,但也可以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巴西见到它们的踪影。黄水蚺是不挑食的掠食者,它们会吃抓得到的各种小型和中型动物。这种蚺蛇以巨大的体型闻名,成年后平均可达 3.3 至 4.4 米长,平均重量则为 25 至 35 公斤。纪录中最大的个体甚至可长到 4.6 米长和 55 公斤重。
Connochaetes taurinus
黑尾牛羚 (Connochaetes taurinus) 是原生於非洲南部的大型牛羚,又名為牛羚、白鬚牛羚或斑紋角馬。牠們的毛皮為淺灰色或棕色,脖子、肩膀和胸部有深色條紋。黑尾牛羚有一條長長的黑色尾巴和長長的黑色鬃毛,根據亞種的不同或直立或懸垂在脖子上。脖子下方的鬍鬚為白色。本物種是雌雄異型,雄性體型比雌性大,但雄性和雌性都有獨特的 L 形長角。雄性的肩高為 1.23 公尺至 1.65 公尺、身長 1.7 公尺至 2.4 公尺、體重介於 165 公斤至 290 公斤。另一方面,雌性的肩高為 1.14 公尺至 1.42 公尺、身長 1.75 公尺至 2.15 公尺、體重 140 公斤至 260 公斤。
Cynomys ludovicianus
黑尾草原犬鼠是一種棲息於美國草原和半沙漠地區的齧齒動物,在加拿大和墨西哥部分小型區域也有分布。黑尾草原犬鼠有沙色毛皮,腹側顏色較淡。牠們有長爪子、小耳朵、黑眼睛和尖端呈黑色的尾巴。雄性體型比雌性大,除此之外外觀相同。黑尾草原犬鼠體重為 0.68 至 1.36 公斤,頭部加身體的長度為 36 至 43 公分,尾長 7.6 至 10.2 公分。
Diceros bicornis
黑犀牛 (Diceros bicornis),又稱為鉤唇犀,是一種大型有蹄類動物,原生於非洲南部和東部的草原和灌木叢。黑犀牛的臉部有兩支角,前角比後角要長得多。牠們有灰色的厚皮、粗壯的四肢、小眼睛和橢圓形的雙耳。黑犀牛的肩高為 1.40 公尺到 1.80 公尺、身長為 3 公尺到 3.75 公尺,體重為 800 公斤到 1,400 公斤。雄犀和雌犀的體型差異不大。
Varecia variegata
黑白領狐猴 (Varecia variegata) 是原生於馬達加斯加東部熱帶雨林的靈長類動物。正如其名,毛皮由獨特的黑白斑組成:腹部、頭部、爪子與尾巴是黑色,而四肢、背部與獨特的環狀毛是白色。黑白領狐猴身長 50 至 55 公分,尾巴約 60 公分。雌性體型略大於雄性,與其他狐猴相同。
Spheniscus demersus
黑腳企鵝是一種不會飛的鳥類,棲息在南非和納米比亞的海岸。黑腳企鵝有黑色的背部、鰭狀肢和足部,像面具一樣的黑色臉部則被一圈白色皮毛環繞。牠們的軀幹也呈白色,胸口上有一條黑色條紋。黑腳企鵝的眼睛周圍有粉紅色的斑塊,具有調節體溫的效果。每隻企鵝胸口的黑色斑紋都是獨一無二的。黑腳企鵝身高約 60 至 68 公分,體重約為 2.2 至 3.5 公斤。雄性的體型比雌性稍大,且有較長的喙。
Hippotragus niger
黑马羚 (Hippotragus niger) 是生活在非洲东南部的有蹄类动物。它们有向后方弯曲的尖锐长角、棕褐色至黑色的毛皮,除了白色的下腹部、下巴和喉部,脸上还有白色的泪状斑块。雄性的体型比雌性大,而且毛色更深,角也更长。雄性和雌性黑马羚都在莽原上吃草和觅食。比起空旷的大草原,它们更喜欢疏林。
Bitis arietans
鼓腹咝蝰 (Bitis arietans) 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和中东南部的毒蛇。其特征为粗短的身体、宽大的头部和暗色的鳞片。它们的鳞片呈米色、棕色和黑色,以网纹状排列,因此可以完美融入其生长的莽原和草原环境。这种蛇平常动作缓慢,不过受到惊扰时依旧速度惊人。它们的平均身长为 1 米,某些品种甚至可长到近 2 米。雄蛇的体型一般比雌蛇大,除了身体较粗之外,雄蛇的尾部也比较长。
認識《動物園之星》中各式各樣的物種
Panthera tigris altaica
Pseudonaja textilis
Manis pentadactyla
Tapirus bairdii
Grus japonensis
Dasypus novemcinctus
Hadrurus arizonensis
Aldabrachelys gigantea
Hexaprotodon liberiensis
Pan paniscus
Propithecus coquereli
Otocolobus manul
Zalophus californianus
Chelonoidas nigra
Canis lupus
Apteryx mantelli
Ursus maritimus
Vulpes lagopus
Canis lupus arctos
Castor canadensis
Casuarius casuarius
Acanthophis antarcticus
Ceratotherium simum simum
Oryx gazella
Rhinoceros unicornis
Elephas maximus indicus
Antilocapra americana
Camelus bactrianus
Ursus thibetanus formosanus
Ursus arctos isabellinus
Camelus dromedarius
Aptenodytes patagonicus patagonicus
Orycteropus afer
Rousettus aegyptiacus
Vombatus ursinus
Brachypelma hamorii
Ambystoma mexicanum
Triturus dobrogicus
Ailuropoda melanoleuca
Phoenicopterus roseus
Lama glama
Morpho menelaus
Kobus megaceros
Symphalangus syndactylus
Myrmecophaga tridactyla
Pongo pygmaeus
Aglais io
Panthera tigris tigris
Tragelaphus angasii
Iguana delicatissima
Ailurus fulgens
Aonyx cinereus
Eudyptula minor
Varanus niloticus
Mandrillus sphinx
Theraphosa blondi
Goliathus goliatus
Pteronura brasiliensis
Phoneutria nigriventer
Heloderma suspectum
Danaus plexippus
Equus quagga
Oryx dammah
Gavialis gangeticus
Melursus ursinus
Lasiodora parahybana
Ovis aries
Capra falconeri
Crocuta crocuta
Addax nasomaculatus
Macaca fuscata
Equus ferus przewalskii
Equus africanus asinus
Tiliqua scincoides scincoides
Madoqua kirkii
Mephitis mephitis
Hyaena hyaena
Lynx lynx
Meles meles
Bison bonasus
Dama dama
Hydrochoerus hydrochaeris
Eudorcas thomsonii
Felis margarita
Bubalus arnee
Hippopotamus amphibius
Titanus giganteus
Procyon lotor
Sus domesticus
Crocodylus porosus
Varanus salvator
Canis lupus dingo
Salamandra salamandra
Halichoerus grypus
Ursus arctos horribilis
Phascolarctos cinereus
Arctictis binturong
Macropanesthia rhinoceros
Suricata suricatta
Gulo gulo
Acinonyx jubatus
Caracal caracal
Lemur catta
Phacochoerus africanus
Cygnus olor
Ovis dalli
Connochaetes gnou
Hylobates lar
Cebus capucinus
Caiman crocodilus
Tremarctos ornatus
Pteropus conspicillatus
Setonix brachyurus
Scarabeus sacer
Varanus komodoensis
Scolopendra gigantea
Macropus rufus
Potamochoerus porcus
Agalychnis callidryas
Notamacropus rufogriseus
Cervus elaphus
Equus africanus somaliensis
Tragelaphus erycerus
Boa constrictor
Oophaga lehmanni
Heterometrus swammerdami titanicus
Varecia rubra
Iguana iguana
Giraffa camelopardalis reticulata
Vicugna pacos
Alligator mississippiensis
Lithobates catesbeianus
Puma concolor
Panthera onca
Bison bison bison
Budorcas taxicolor
Capra ibex
Vulpes zerda
Nanger dama
Pavo cristatus
Centrochelys sulcata
Gallus domesticus
Sarcophilus harrisii
Bradypus variegatus
Gorilla gorilla gorilla
Crotalus atrox
Panthera leo
Pan troglodytes verus
Cerastes cerastes
Cuon alpinus alpinus
Vulpes vulpes
Testudo hermanni
Antidorcas marsupialis
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
Sus scrofa
Phyllobates terribilis
Paleosuchus palpebrosus
Malaclemys terrapin terrapin
Nasalis larvatus larvatus
Papio hamadryas
Panthera uncia
Neofelis nebulosa
Okapia johnstoni
Achatina achatina
Conraua goliath
Syncerus caffer caffer
Loxodonta africana
Panthera pardus pardus
Lycaon pictus
Pecari tajacu
Helarctos malayanus
Phyllium giganteum
Tapirus indicus
Cryptoprocta ferox
Rangifer tarandus
Alces alces
Bos taurus
Capra hircus
Saiga tatarica
Hystrix cristata
Chrysocyon brachyurus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Dromaius novaehollandiae
Struthio camelus
Babyrousa celebensis
Phoebis sennae
Papilio machaon
Eunectes notaeus
Connochaetes taurinus
Cynomys ludovicianus
Diceros bicornis
Varecia variegata
Spheniscus demersus
Hippotragus niger
Bitis arietans
掌握最新動態,獲得第一手的《動物園之星》獨家消息和更新資訊。